第六章 圣湖与鬼湖第1/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圣湖一吉吾寺一粗果寺一吹果寺一鬼湖一普兰一香柏林寺一页不日寺

  世界江湖的母亲/唐僧游览的“西天瑶池”/想吃王子、公主之心的女妖/天鹅之王的神秘住所/山洞里默然静坐的尼泊尔人/撰写极有价值经书的高僧/盼君归、瞎了眼的痴情老妇/汹涌波涛的鬼湖/慌穿花裙的尼泊尔少女/臭气熏天肠肚零落驴尸、不知是谁的杰作/用一万精兵战胜10万之众的藏王/终获得幸福的洛桑王子和仙女

  一

  早晨9点钟,我们一行6人上路了。

  经4小时的颠簸,到达吉吾寺。

  此寺,建在山崖之上,奇险壮观。深褐色与白色相间的墙体,沿山绵延而上,好不神秘。

  我和次珍,顺寺墙爬至山顶。眼见一堆玛尼石,上插有经幡,随风吹拂。山脚圣湖奔来眼底,湖水碧绿,倒映天上低垂的朵朵白去,犹如一幅色彩高度清晰的风景画。站于弹丸之地的山尖,俩人相依而观,经幡扑打着面腮。阳光毒辣地曝晒,此滋味却压抑不住心中的惊喜,如痴如醉。我以经幡为近景,圣湖为远景,摄下这美丽之湖的英姿倩影。

  圣湖,亦称玛旁雍措。位于普兰县境内,距狮泉河镇200多公里,离神山约90公里。佛经书籍称此湖为“世界江湖的母亲”。

  据考证,圣湖海拔4580米,面积412平方公里。呈椭圆形,像鹅蛋,北宽南窄,水最深处达70多米,湖水胜似蓝宝石,清澈见底,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湖泊之一。

  为了更好地观湖,俩人边下山边纵目眺望。湖面烟波浩瀚,酷似一面平躺在群山之中的镜子,透彻明亮。湖,映衬蓝天,白云、雪峰和古寺,一览无余。

  不见舟楫,不见波涛。几只惊飞的嫩黄小野鸭,或洁白的天鹅,荡起一圈圈涟游。除此之外,万籁无声,静寂神秘。置于湖畔,宛如超凡脱俗仙境一般。

  从古至今,有多少人赞美过她。如藏民歌里唱道:

  金瓶似的小山,

  山上虽然没有寺,

  美丽风景已够我喜欢;

  明镜似的西海,

  海中虽然没有龙,

  碧绿的海水已将我留恋;

  ……

  歌中的西海,也就是圣湖。因为,她地处西藏众湖最西部,称之为“西海”。两千多年前,印度杰出诗人迦梨陀娑,很有可能就到过玛旁雍措,在其著名的长篇抒情诗《云使》里,用饱蘸热情的笔触,描绘了湖畔的山川景色,虫、鱼、鸟、兽等在其诗里,都跃然生辉、生龙活虎一般。

  玛旁雍措,之所以叫作“圣湖”,有两层意思:其一、因湖水源于雪山融化的冰雪,被视为佛祖赐给人间的甘露;其二,唐朝高僧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称之为王母娘娘和随从游乐的“西天瑶池”。

  在民间,也流传着许多传说。其中,流传最多的有两种说法。

  首先,“玛旁”二字从藏语的角度,解释为“无亏”。相传很久以前,这里没湖,是一个无边无际的沙滩。滩中居住着无数的贫民,他们整天处在饥饿的深渊之中。后来,这里来了一个有智慧而又善良的人,他为拯救饥饿的人们,从南方运来许多米发给贫民。他年复一年地搬运,众人也日复一日地吃。最后,淘米水积成了湖,民众也终于得救了。因此,这人也做了这里的国王。

  国王始终励精图治,从没有亏待过黎民百姓。人们为了纪念国王,给用淘米水积成的湖,取名为无亏湖——玛旁雍措。“措”为湖,雍是音译,意为湖色碧绿如松石色。“玛旁”藏语意为不败,无人能胜的意思,也可理解为“无污”。

  另一种说法是:“玛旁”二字应理解成“扔母”。其理由是,此湖本来就跟大地同时形成,不过早期没有名字。

  很久以前,在此湖以东不远处,有个美丽的国度,国王叫嘎庆达瓦,他有一个美如天仙的王后,她的名字叫色琼尼玛。夫妻恩爱,共同生育了一男一女。

  然而,王子、公主还没长大成人,死神匆匆带走了母后。色琼尼玛临死时,气喘吁吁地对国王说:“我死以后,请你把我的遗体扔到西边的湖中。”她从自已的枕头下,拿出一个小巧可爱的法鼓,交给王子和公主。同时说道:“你们的阿妈恐怕不行了。可怜的孩子,你们要记住,以后如遇到危难时,就到湖边来摇响法鼓。”刚说完就永远闭上了眼。

  国王嘎庆达瓦,将王后的遗体,扔进了碧绿的湖中,并取名为“扔母湖”,即玛旁雍措。

  此后不久,国王被一个荒山野鬼变成的女人迷住了,简直迷得神魂颠倒。那可恶的女人佯病卧床,让国王去挖王子和公主的心给她吃。王子和公主吓得直奔湖边,转湖哭喊母后。此时,国王也追至湖边,准备要取儿女的心,王子和公主按照母后临终时的遗嘱,摇响了法鼓。湖中,突然冲出一个黑衣黑骑的巨人,把疯狂的国王挡了回去。

  自此以后,可怜的姐弟俩沿着湖不停地走,一边转湖,一边喊着母后的名字,他们走了很久,很久。

  根据这个传说,藏民族的转湖习俗或许就是从此开始的。迄今,众人所踏上的那80多公里的转湖路。也许,最早就是由王子和公主踩出来的呢。

  有人说,玛旁雍措是龙王卓玛托·枕斯庆的宫殿;也有人说,圣湖是龙王祖那仁庆的行宫。反正都说是龙王宫,并说湖中长有一棵树,树梢顶住了蓝天,它是世人共同的生命之树。

  相传,湖底有108个泉眼,上建有巍峨的龙宫。宫前栽有赞布扎西树,树干高耸,枝叶絮茂,覆盖世界。

  湖周围的野生动植物有4000余种,其中100多种可作药。湖里的鱼在西藏享有盛名。有鳞,重约5、6斤,可治不孕、难产、浮肿等病症,效果甚佳。

  湖水,可以清除人们心坎上的烦躁,并能预防或治疗各种疾病。过往之人都要痛痛快快洗把澡,要么敞开肚皮喝个饱。至少也要洗个脸,以求圣福,消灾免难。

  也有不少人,面对圣湖,作揖许愿,磕头祈祷。甚至把自己的金银首饰等贵重物品,抛入湖内,以求心想事成。

  还有人,用瓶、壶装上圣水带回家,以治各种疑难杂病。据说,印度、尼泊尔信徒就有用此湖水治好杂病的例子。圣湖水能洗掉人们心灵上的五毒:贪、嗔、痴、怠和疾,沐浴则洁身,肌肤得到洗礼,延年益寿。

  经科学化验。圣湖水中确实含有多种矿物质。湖底也含有丰富的矿产,有待开发利用。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曾勘探过,肯定其价值,皆因交通不便,电力难以解决,开发条件尚未成熟,圣湖终究是宝库。

  《冈底斯山海志》载,圣湖中有广财龙王的龙宫,聚积财宝,是丰富的宝藏之地。因而,能来此朝拜之人,绕湖一周,便能捡到干鱼,五彩石子或湖鸟羽毛,坚信这是龙王的赏赐,令后人的一生财源广进。故将湖以龙王名字取名为“玛要措”。

  11世纪初,在西藏高原上,噶举教派与黑教激烈搏斗,代表佛教的噶举教大获全胜。佛教徒,便把“玛要措”改为“玛旁雍措”,即永恒不败之湖,以此来纪念战争的胜利。

  湖中洗澡的习俗从来就有,但只许在固定地点,不能随便乱洗。众所周知,固定地点就是“吹果”(浴门)。

  湖畔,共有四大浴门。东为莲花浴门,南为香湖浴门,西为去污浴门,北为信仰浴门。前来朝圣之人,如能绕湖一周,到每个浴门洁身,能消除疲劳,消除罪过,享受种种福德。

  湖四周,现有8座寺庙:吹果寺、粗果寺、吉吾寺、色拉龙寺、拉布南寺、扎贡巴寺等,每寺各有来历。

  1907年7月,瑞典探测家斯文陀·披赫定来到圣湖,探测其面积,水深及其与某些河流的关系。他在此住了1个月,走遍了湖畔8座寺庙。他在其《亚洲腹地游行记》著作中,详细地记录了其工作情况,也详细记载了8寺br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