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初读神山第3/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我们都劝伍小姐下山,可她坚决要与我们同行,也确实为她担心,她却表现得很坚强,爬至神山对面的山颠时,只见她脸色惨白,嘴唇发黑,但她意志坚定,咬牙坚持。

  此时,出类拔萃的神山,几乎被云雾遮住,似乎有点不识庐山真面目之感。朦胧的云雾总是给人一种无限的遐想,那云雾缭绕的正中央,也许正该稳坐着一幢无形的巨大的精神力量,正在神态安然地凝视着眼前发生的一切,以及即将发生的一切,似乎都早已在预料之中。

  神山,因其陡峭险要,高耸入云,显得异常的朦胧与神奇,因此也引起人们对她百般的敬仰与崇拜,一年四季总有平凡的世人带着诚挚的崇敬涉足山腰,燃起一股股桑烟,插上几面经幢,高颂几声祷词。春夏秋冬,又有多少个虔诚的灵魂飘上山峰,长风呼啸,把几番喜怒哀乐与世态炎凉,悠然飘摇于不知边际的遥远的苍穹,从冥冥之外到冥冥之中,飘向沉寂的心灵彼岸。

  人们一路风尘,洒下一路虔诚,用不屈的信念去丈量人与山,心与灵的距离,即使一无所有,但心底坦荡,那缕缕升起的桑烟,是不灭的精神,那随风摇摆的经旗是不息的灵魂。那扣人心弦的话语是不绝的祈祷。周而复始的旋律,使人与山、心与灵在一道漫漫的山路上相遇,给神灵寄去一颗火热的灵魂,祈求人间吉祥常驻,永世幸福。

  时间一分钟又一分钟消逝,可神山依然面带纱巾,不肯露面。因为她的高耸,她的伟岸,她的神奇,她的壮丽,她的魅力,她的柔情,似乎大自然之神把所有的宠爱与美景,都毫不遗留地赋予她,总让世人在滚滚红尘中,向她投来缠绵的青睐与眷念。

  两个多小时过去了,夕阳西沉,刺骨的寒风扑面而来。尽管我们躲于石岩之间,但也无法抗拒。局长、伍小姐,次珍等人相继下山,我和阿古师傅却坚决要留下,期待神山的面纱悄然逝去,以便拍摄其端庄秀丽的面庞、清新苗条的身材。

  我和阿古俩人为了抵御寒风,搬来许多石块,堆起成圆圈。人坐于其间,很是安全。我找好位置,架起照像机,静静地观察多情、圣洁的神山。望着它的朦胧与神圣,我看到了一种心灵的色彩,一种心灵的光芒,看出了一种童话般的神奇,看出了一种寓言般的意蕴。

  风自东吹向西方,云雾随即散去,神山渐渐露出笑脸。可散至2/3时,云雾又返回,神山再次被遮盖,宛如犹抱琵琶半遮面,展现一种朦胧如诗的情意。我心焦急,久久不能平静。

  夕阳顺着山势悄然往下移动,所到之处,染成一片金黄。云雾又一次随着夕阳悄悄地翻开,终露出笑脸。红红的夕阳,一寸又一寸地逝去。云雾、夕阳、神山构成意味深长的情感,沉甸甸的深思与感触,汇集成一种莫名的诱惑与憧憬,如波涛般在心底汹涌。

  神圣的时刻,我拍下了平生感觉最好的镜头,无处不绚丽的风光,无处不动人的景象,尽入中间。神山,在众多摄影家的作品中屡次出现,其主题为“云雾、夕阳、天空”或“日出、彩霞、神山”。这些作品装点着人们的生活,感化着人们的言行,让人们在理念的空间追寻着自己的方位。

  神山的秀姿是从云务消逝露出真面目时,才真正开始的。这一切我已作了详细记录,共拍摄了近50张不同角度的照片。那一张张相片,充分展示了一种纯洁与神圣、灵性与威望。

  人生许多东西,随着岁月的流逝,默默的沉淀为历史,让这些飘向沉寂心灵的照片,一起走完我的人生门槛,我坚信。

  暮色,慢慢笼罩了整个神山,迷迷朦朦。本来就不很好走的山路,此时更不知延伸到哪儿。事实上,又有多少人能爬至如此高的领地呢?

  我内心虽然充满胜利凯旋回归之感,但寒冷刺骨的风,更加放肆,麻木的脚,不知该如何迈动,高一脚、低一脚地走着。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只要顺着小河往下闯,就一定能到达住地——塔尔青。因为上来时就看清了这个目标,心中已有数。

  此时此刻,更看不到上山时所见山腰间一群群奔跑的雪鸡。这雪鸡,一般见了人或其它动物,就一边跑,一边回顾。如遇到危险时。它才扇动双翅,“扑、扑”而飞,不久又在远处落下来,继续觅食。

  雪鸡跟我云南老家的野鸡实有相似而不相同之处:野鸡见人就往草丛里钻,整个身体露于外面,全然不顾,可不容易受伤害,因为:1、它的羽毛能跟草木混淆一起,是最好的保护色,让人很难发现其身影;2、它的听觉灵敏,人踩在离它很近的草丛上,它才“扑哧”一声突然飞出,让人惊吓不已……

  西藏雪鸡,藏语称“孔姆”,当地人又叫“贝母鸡”。其生活在海拔4000-5000米以上的高山裸岩带。具有灰白色保护色,与岩石颜色相似。当它俯卧裸岩之间,很难被天敌发现。它一般重达3-4斤,肉细嫩鲜美,属于珍贵野味上品。鲜肉凉干研细,可入药,主治妇科病、癫痫、狂犬病,并有滋补和壮阳功能。其羽毛经加工,可做垫褥填充物,也可作观赏鸟在动物园中展出。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更看不到沿路上又笨又肥的黄旱獭,它膘肥体圆,皮毛光亮,背毛深褐灰黄色,腹部棕黄色,仔兽皮毛棕黄稍带红色。其面部、尾和四肢为黑色或深灰色。

  听当地人介绍,黄旱獭每到5月初,草返青时,就结束冬眠期,白天出洞,成对活动,多在向阳处、河流山沟里。它活动期间,对外界动态反应灵敏。当其中一只发现敌情时,马上发出鸣叫,警告每个同伴;而同伴立即又以鸣叫联系,马上向洞穴奔跑、入洞;一般最后剩一只长者继续观察敌情。到危险时刻,再入洞内。这种动物,不能食用,有臭味,且携带寄生虫可让人传染上细菌。故当地人没有捕杀,以至繁衍很快,沿路随处可见。

  阿古师傅在前走,我紧随其后。四周一片沉寂,只有我俩的脚步声在回响。天空布满繁星,月亮还没有爬上来,伸出手,看不清五指。一股股荒原寒风扑面而来,冷得直打颤。

  我俩走了一程又一程,一直顺着小河流方向而走。河床越来越窄,河水流得越来越急。突然,前面被悬崖所阻,再也不能前行,进退两难。唯一的办法,只好赤脚横渡约10米宽的河到对岸去。俩人急忙脱鞋袜,卷高裤角,试探着一脚一脚地向河中涉去,好冷啊!这河水,为神山顶积雪所融化而成。刚下到水中未走10步,便被冲了个趔趄,还幸运地稳稳站住了。冰凉河水那彻骨的寒气,浸染着全身,整个身子随之打颤。这感觉只有身临其境才可领会。

  人,在这酷寒中、冰河里站上不长时间,就会冻得麻木。

  伴随着哗哗的流水,我俩不断地在水中光滑的石块上往前挪。

  我只觉得呼吸急促,心剧烈地跳动。但只要血液还在流动、思维尚未冻结,我就凭着一种超人的意念,继续开路……每向前走一步就有一种巨大的意义存在,离对岸缩短一米就意味着生命的胜利。

  当我俩到达对岸时,已精疲力尽,瘫坐于沙石上。疲劳和寒冷,已把我俩折磨得不象样子,腿脚完全麻木了。即使铁腿,也难以忍受这般折磨呀!

  面对这失去知觉的腿脚,俩人只好采用最原始的方法:用手慢慢的搓,直至把其搓暖,血液渐渐流动起来,恢复了知觉,才穿上鞋袜,慢慢站起来,踽踽地向前走去。

  我和阿吉师傅带着从未有过的喜悦,回到驻地,已是晚上l点钟了。局长等人都祝贺我们大胜而归,那一声声话语,从那一张张长辈们庄重的脸上飘出,从那一张张生龙活虎的同辈们红润的脸上流出,实在感动。

  五

  天色蒙蒙,大地沉浸在黎明前的夜空悄然无声,天边出现了鱼肚白。霎时,山簇拥着一团被霞光染红的云衬托着无边无境的诗情画意,舔吻着绵延的群山。

  微风吹拂,红、白、黄、青、蓝的经幡,任风摆摇。转山人那一声声虔诚的祈祷,也随着五彩经幢飘荡,一种神圣的气氛,笼罩着每一位游子、香客的心灵。经幡迎着朝阳飘着。

  经幡一般用丝织布或白布织成,印上六字真言、梵文或八宝图案,也有十二生肖、金刚罗汉等。其颜色丰富多彩,犹如联合国总部前面五大洲国家的旗帜,给神秘的西藏又增添了一道风景。经幡一般悬挂于树枝或木杆,插于玛尼堆、桥头、路旁、山口等地方,是佛教徒以求一生平安、吉祥如意而挂。

  苯教是藏族地区固有的一种宗教,也是一种万物有灵的宗教,它所崇拜的对象包括天地日月、星辰雷电、花草树木、高山禽兽,包括一切万物在内。原始宗教把世界分为三部分,上有天,中有人间,下有地狱,分别住着“赞神”、“羊神”和“鲁神”。“赞神”最为尊贵,不可触犯。而“羊神”和“鲁神”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联,人类与它接触机会也最多,更容易冲撞它们,从而招来疾病和死亡。故在山、水、林、路边插上经幡,一是表示对神敬畏;二是使其居有其所,不要到处伤人;三是警示人们避让,免得冲撞神灵。

  经幡在西藏的历史上悠久而漫长,它在原始宗教中产生,是苯教的产物。藏族先民按照培养自已的文化模式,来理解和组织生活,以及他们周围的环境。经幡就是藏族先民所创造的精神装置,并把没形状和紊乱无序的世界变化、浓缩成具有当时意义的形态,然后根据通过这一活动所得到的对于世界秩序的内容来认识世界。经幡的建立与传播,对人们的思想起到了一定控制作用,协调人心,并作为共同遵守的秩序。

  经幡,有专人制作,市场上随处可见,价格高低不等。那飘荡在西藏大地上的经幡,常可见到。按藏族风俗,人经过插有经幡的地方,应接顺时针方向绕行一周,口里不停唱赞歌或诵经文,这才表现对神的膜拜的祈祷。

  每年在藏历4月15日,在阿里神山之脚,总会涌来无数香客,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也有印度、尼泊尔、不丹、锡金等国的信徒,大部分为本地的农牧民群众、干部职工。每逢一年一度的竖经旗仪式,非常热闹,人山人海。那纷纷搭起的帐篷宛如一夜春风梨花开,点缀着这广阔的土地。

  竖立经旗杆,藏语叫“孤向雪”,其含义是深沉而重大,与人民群众的生活紧密相联。经旗杆能给世人以有一种保护作用,也能广结善缘。这种宗教仪式,由来已久。相传很久以前,阿里王就曾在此地开始竖立经旗。传说商人诺布桑伯驮了一驮金子前来朝拜神山,但路途迢迢,道路崎岖,历经重重险关也未见神山踪影,然而他意志坚定,每前进一步朝拜之心就越强烈,直至到达后用尽黄金,连骡夫的脚价都难以支付。

  阿里王为了纪念这位历尽沧桑、虔诚而可怜的商人,把诺布桑伯第一到达的地方命名为“色尔群”(色尔为金子之意,群为用尽),并决定每年在色尔群举行竖立经旗仪式,以示对商人的怀念和崇敬。

  解放前,竖立经旗仪式由阿里噶尔本政府全权负责,普兰宗派出所需人员,一般为108人,与教徒的念珠正好吻合,以示吉祥。解放后,竖经旗工作由阿里地区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负责,以形成固定的节日永远保存。

  每至节日前一天,四面八方来的人们挤满山坡、占满了牧场时,由108位年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