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初读神山第2/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神山山腰有一巨大的淡红色平岩,边缘呈牙状,像牙轮,齿轮和石头之间有圈进去的沟槽,把平岩和雪峰明显地分隔开来,用印度教的传说解释,神山是印度教主神湿婆的化身,当初湿婆喜欢在脖子上缠一条大蛇,后与多玛相爱,因多玛害怕蛇,湿婆就把蛇从脖子上取下,放于石上,从此神山留下了这条永恒的沟痕。还有这样一个美丽的故事:在几千年前,佛教与苯教争夺神山,苯教教主萨满坐在一个叫“昂”的石鼓上,为交通工具(陆上行走,鼓为马;水中行渡时,鼓为船;天上飞行时,鼓为鸟)。一次佛教尊者米拉日巴与苯教弟子纳若奔琼在神山斗法,比赛上山的那天,纳若奔琼一大早就起床,悄悄走进米拉日巴窗前一望,见他还在睡觉,心中暗喜,立即骑上鼓向神山顶峰奔去,欲捷足先登。当太阳冲破天际而喷洒时,米拉日巴起床,乘着阳光第一道光线飞升,瞬间即到峰顶。而此时,纳若奔琼刚飞过山腰,快临峰顶时,眼看就要获胜的纳若奔琼惊呆了,只见米拉日巴早已坐在那里,惶恐之中,作为坐骑的鼓顺着山坡滚落下来,至今山顶至山脚还有一道深深的沟痕哩。从此,纳若奔琼甘拜下风,佛教终于战胜苯教。纳若奔琼要求米拉日巴在神山留一席之地,米拉日巴指着一山洞让其在那里修行。如今山洞、鼓依然犹存。

  神山脚下有一座石头房子,房顶有一巨石,上有一枚永恒的手印。传说有一天,米拉日巴和纳若奔琼在此相会,适逢天下大雨,米拉日巴就对纳若奔琼说道:“雨下得太大,我俩急需躲避一时,让我们齐心协力盖个房子暂用吧,您愿意砌围墙,还是盖房顶?”纳若奔琼想到盖房顶没有木料,砌围墙石头四处皆是,于是他选择了砌围墙。当纳若奔琼拿大石头时,米拉日巴一瞪眼,石头顿成粉碎,纳若奔琼借此机会大砌围墙,可弯弯扭扭实不成样。米拉日巴等其围墙完工,随即抓上一块巨石,盖严屋顶,恰如其份。时至今日,人们对这神话议论纷纷,并取名曰“斗法房”。已在此基础上,修建了祖织布寺,流芳永世。

  我与赤烈局长、伍女士等20余位一路前行,离江扎寺不远处,高僧指着一堆玛尼石上的脚印说,这就是释迹牟尼留下的四大脚印之一!指着江扎寺北面像莲花山顶的高山解释,此为释迦牟尼的莲花座!如今细看,确似一朵莲花怒放,高立于山峰,层层花瓣向天而开。一层薄薄的雪花飘落其上,更加晶莹透彻。

  在江扎寺东面还有一座状似乳峰的两座山。相传是一妖魔常出没于人间兴风作浪,残害百姓,做尽恶事。佛祖释迦牟尼被激怒了,亲自制服妖魔,并钉死于此。现看来恰像馒头峰的山,便是当年妖魔的身体变化而成。

  三

  到曲故寺,就能见到了此寺三宝:佛像、海螺、大锅,曲故寺大佛像,源于印度佛教圣地嘎夏。当时在印度择石造佛,选吉日,请尽当地的能工巧匠,精选石块石料,构思佛像造型,四处找素材的原形,深思熟虑后,好多工匠开始选佛。夜以继日,精雕细刻,奋战数月,一件珍奇佳作问世了。后被扎达县托林寺用高明的手段运回,成镇寺之宝。而此时神山热闹非凡,数以万计的佛教徒日思夜想地朝拜圣地。可偏缺一样东西,那就是镇山之宝。经众寺庙商议寻找,明查暗访后,终知托林寺有宝,而后他们绞尽脑汁,把佛像恭请至神山曲故寺里。时隔不久,托林寺的喇嘛发觉上当,连续索要,但对方置之不理。于是上告至古格王那里为其伸张正义,古格王大怒,立即派三千兵马,前往神山,欲将佛像夺回。将士们用绳绑上佛像,动用牛马,将其拉至山脚后,再无法动弹,尽管使尽全力,佛像依然如故,稳如泰山。众兵将束手无策,经商议决定,将佛像分开搬运。于是挑选曾是工匠出身的士兵,用铁器敲凿。万万没想到,分解处越打越坚硬,再无法展开工作。开凿处还流下**般液体,越流越多,涓涓不息。正当此时,佛像突然开口道:“你们实在无耻,太不象话。”兵将大惊,丢下工具,跪地求饶,纷纷奔逃。

  经半天折腾,人们都精被力尽,准备班师回营。忽然一士兵提议:“我们既然请不动佛像,何不取出从寺里拿来的大锅烧点水,打些酥油茶,喝个痛快?”经将领同意,士兵们取出大锅,架起支脚,准备置水烧之。

  只见此锅,四周有花纹,雕刻花鸟图案,栩栩如生,活灵活现。锅质厚沉重,和着阳光,微微闪光。敲之,声音铿锵有力,回荡山间。

  此刻一些士兵已取回清水,倒入锅里,升火燃之。奇异的是烧了一阵又一阵,柴火燃尽,还不见水烧开。大家正在犹豫之际,一将领惊呼:“看,水怎么红了?”众人伸长脖子一看,见水越烧越红,已成血水。兵将们大惊,在将领的指挥下,只好往古格方向奔逃而去。随即,只见一团黑风,由远而近,慢慢淹没了大地。诧异间,大锅已随黑风腾空而飞,重新回到寺庙,兵将们害怕极了,亡命奔跑。跑了一天又一天,翻过一山又一山,实在累极了,停下脚步就地休息,养精蓄锐。此间一将领取出从寺里拿来的海螺号,准备吹一吹,以解沉闷之苦。哪知螺号随着一声长鸣,脱手而起,也飞回了曲故寺。历经重重难关和诸多怪事,兵将们恨不得多生条腿,拼命地跑回古格。

  后来有一拾柴者,路经此地,听有异声,循声望去,只见曲故寺佛像满脸泪花,凄然地说道:“恳请老大爷帮忙,背我回寺庙,我已等你很久了。”老人回敬道:“古格王三千兵马也未能请动你,我怎么能背动你?且让我试一试。”拾柴者双手抱住佛像,却轻如浮木,人和佛像飘然而去,重回曲故寺。从此,佛像、大锅和海螺号成了曲故寺的镇寺三宝。如今你到此一游,可大开眼界,眼福不浅。

  我们一行人,其中一位是江扎寺的活佛,一位是珠海市柠溪邮电局的伍翠云小姐。她是来阿里旅游的,年轻漂亮的伍小姐和许多南国闺房碧玉一样,端庄大方。来之前,她经长时间的锻炼,特别是体力上已准备多年。她还表示引进外资合作搞项目,回去后大力宣传阿里,提高阿里的知名度。

  塔尔青背后山路,爬起来真够辛苦。约150米的陡坡,未至一半,人已累得气喘吁吁、汗水直流。爬到坡顶,人已欲欲而倒,透不过气来,只好暂停休息。趁此机会,众人仰面朝天,闭目养神。我休息一会,便撑起身,靠着石堆细看起塔尔青全景,才发觉变化之大。

  海拔4800米的塔尔青,跟我1994年来时大可不一样,盖起了招待所,建起了藏医学校,增加了约上百个帐篷,形成一条小街,全为商店,摆满了日常用品、手工艺品等,吸引着众多的游客,也为塔尔青增添了一份繁荣。

  当我正思绪万千之时,猛听到赤烈局长赶路的呼唤声,只好动身。越过陡坡,沿着大沟往里走。开车的阿古师傅远远走在前面,活佛和局长次之,次珍、伍小姐和我等随后。

  我边走边把阿里的情况介绍给伍小姐,次珍还时时插嘴补充,很是投机,一路谈笑风生。

  “真没想到阿里是如此美妙的地方。”伍小姐说。

  “想不到的东西多着呢!很多有价值的东西正等待着人们去挖掘、去发现。”次珍略沉思后说道。

  “关于神山还有许多美丽的故事,一年半载也说不完呀。”我答道。

  “神山就有如此丰富美妙的传说,那阿里其它的山呢?”伍小姐问。

  “阿里的每座山、每条河,都有其美丽的传说故事。不然你数数阿里的山河就知道了。”次珍嫣然一笑,抢着回答。

  不知不觉我们已到很杂乱的石头堆前,局长已在那等我们了。我和伍小姐看着那一堆石头,很是高兴,像小孩玩积木般垒起石子,比赛谁是赢家。石子一块靠着一块,渐渐地增高,以至不能再加石块。若不然,就会倒塌,重新开始。她又问:“这有何意义?”

  “一是以表示朝拜虔诚之心,祈祷如意;二是以作亲身到此一游的纪念。”我答道。

  “你俩在神山上堆放石子,会给你们带来好远的。”次珍有趣地说。

  我们又翻过一座小山坡,江扎寺已依稀可见。江扎寺,北靠莲花山,东邻双乳峰。有10多座小佛塔,玛尼石墙沿路伸至寺庙。我兴高采烈地察看每一块石头,希望有所收获,可大失所望。

  江扎寺约距塔尔青4公里,从寺的整体上显示,在近期维修过,墙体用黑泥,因日晒雪浸,多处裂缝,似乎不太牢固。寺前有一城堡,高约20米,均用石砌成,坚而牢固。仔细分析城堡,就会发现其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可推断为公元11世纪前后的地方小王系城堡。

  公元10世纪后半叶,佛教同时在卫藏及阿里中兴。到了11世纪佛教已深入民间,相当活跃。此间,佛教文化的一大特点是卫藏及阿里地区的建寺活动蔚然成风,仅卫藏地区,据史籍记载就有200多处。阿里地区建寺大抵同仁钦桑布颇有渊源。据传他在藏北建寺108座,可见规模之大。这些建筑多受克什米尔、北印度及中亚的影响,外来之风相当浓郁。

  登上城堡向南眺望,山头簇拥着团团白云,被阳光普照,显得绚丽多彩,衬托着无边无际、诗情画意般的境地。碧蓝的圣湖、鬼湖一览于眼底,淋浴着阳光无限的爱抚。我国与尼泊尔交界的高山清晰可见,伟岸耸立,俨然像一位力大无穷的保护神,一丝不苟地注视着国境。

  走下城堡,沿途有一玛尼石墙,这玛尼墙,大都外观形似山丘,小的也是石块相垒,卓然高起,皆为模拟山形而致,成墙垣一般,有的长达几百米至千余米,似乎可以从其方向上的追求看到对神的崇拜。对大山的崇拜是原始宗教的共同特征。作为原始宗教的一种,苯教对银光闪闪的雪山,高耸峻峭的山岭,同样无比崇拜,认为那是神之所在。

  16世纪时,藏族著名诗人珠巴衮雷曾提到过苯教教徒们有关神像供养的仪礼性著作。“从前,在世纪创世时代,在白色冰川带修建了两个石堆,这是两界人守护神引路的标志。然后人们又在自己的区域和村庄内修建这种石堆,这是当地大山神的路标,然后又在湖旁或山岩中修造,这是地神之路标。”由此可见,玛尼堆或玛尼墙在西藏的源起,先于佛教的传人。其实质是苯教思想在形式上的张扬,其思想核心是向神的膜拜和祈祷。

  对玛尼墙仔细观之,发现一块玛尼石刻得很是特别,在长宽约20厘米的石块上,只刻有一只巨大的佛脚,拇趾微翘,显得粗犷大气,逼真活现。更值得一提的是,阿里境内其它地方的玛尼石刻内容有经文或佛像等,只刻佛脚这纯属首例发现。我不禁多拍了几张照,以供参考资料时用,这发现恰如次珍所说“又一石刻内容新发现。”

  玛尼石在阿里有着悠久而漫长的历史,它是在藏族原始自然崇拜的影响下创造出来的,是苯教思想的产物,在世界上各原始部落对山石崇拜十分普遍,制造工具和武器都离不开它。且怪石耸然,也容易引起石中寓有神灵的幻想。石块其实是巨石的缩小,是神山的部分,作为玛尼石的主要材料,体现了苯教对山石崇拜思想。加上刻有经文、佛像等图案,形象达意,所凝结的意义更加深沉。

  四

  一看表已是下午四点多钟,但我们还决定要去拍摄神山的尊容。可说来容易做时难,必须翻6000多米的山峰,又一次面临艰辛的考验。

  被誉为神山之王的冈底斯主峰岗仁布钦,四周有江扎、色龙、曲故、祖织布、尊追寺五座寺庙和众多雪山环绕,佛教信徒们将它视为胜乐轮宫,周围群峰喻为盛开的莲花,这座神奇的雪山与藏地佛教密宗关系甚紧。在公元8世纪初,藏王赤德祖赞普在位时,著名的印度佛教大师桑杰桑巴曾到此苦修得道,阿底峡大师和四世班禅在此见许多奇异景观。米拉日巴和苯教纳若奔琼在此斗法更是家喻户晓,米拉日巴弟子嘉热又一天,翻过一山又一山,实在累极了,停下脚步就地休息,养精蓄锐。此间一将领取出从寺里拿来的海螺号,准备吹一吹,以解沉闷之苦。哪知螺号随着一声长鸣,脱手而起,也飞回了曲故寺。历经重重难关和诸多怪事,兵将们恨不得多生条腿,拼命地跑回古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