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不说闽东木匠们的那些事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不难理解,房子建了是用来住家的,作为东家都想着图吉利,所以对建房的木匠师傅都很敬重的,生活上照料得十分周到,就怕哪儿照顾不周,让木匠师傅不高兴。一日三餐好酒好肉招待外,白天上下午还有点心吃,到了晚上就是木匠师傅没有干活,去跟人聊天,东家也会温好酒做好菜笑盈盈地请木匠师傅吃了再上床睡觉,总要想方设法把木匠师傅哄得开心。关于这一点,在闽东农村一带,现在上了年纪的老人都懂得并且有经历过。

  木匠在建房的作业现场上,东家也是很懂规矩的,平时在村里再吝啬的人,到了这时候也不敢有半点的含糊。开工第一天,东家为了讨吉利早早地给师傅递上花纸(红包)。当然,建房子最重要的戏还是在后头,也就是立柱上栋梁那一天。到了上栋梁时辰,东家立马给木匠师傅递上花纸(红包),还不忘给站在屋顶上栋梁木匠师傅递冰糖吃,目的只一个,让他在上梁那时刻,嘴里甜蜜蜜,心里就不会胡思乱想了。

  当然,那木匠师傅也没有白吃白拿,上好栋梁后,把起先挂在栋梁上红布袋里五谷等,拴在一条红带子上,一件一件放下来。木匠师傅一边缓慢地放,一边唱着东家人丁兴旺,子女读书中状元之类的好话,唱得站在下面接东西的东家心里阵阵甜蜜,也跟着附和道:“好呀,好呀。”就这样一座新房子建成了,剩下的不关木匠师傅了,让东家欢欢喜喜地带老携幼去入宅。

  尽管没有发现闽东木匠有人看过“鲁班书”,但“鲁班书”上半部分的木工制作技艺,已经不知不觉地流传在他们手中了,那下半部咒语和符有没有流传下来的影子,是没有人知道的。

  鲁班写“鲁班书”,按道理就写他发明创造的高超技艺就行了,为什么要去写下半部咒语和符,这些跟建房搭不上多少边的事呢?他到底怎么想?天下人是不得而知的。更让人惊奇的是历朝历代统治者却又如此出奇一致地列“鲁班书”为禁书,这书到底触犯了他们哪些法律和什么人的利益呢?人们也不知而知。如果容得现今人去猜测的话,那么是不是可以这样去想象:木匠是干重体力活的,且又生活在社会最底层,他们给人们建造一个又一个温暖的家,却没有得到人们或者社会应有的尊重,甚至在为权贵们建造房屋时,工钱拿不到不说,还处处受到欺负,也有可能被杀头,连生命都难保。鲁班可能亲身体验到这些,有曾过不少的苦楚和遭遇。为了他传承自己技艺的徒子徒孙们有一定的尊严和地位,在社会上有一点体面,至少能受到建房的东家敬重,因此,才劳神费心地去写那下半部分。“鲁班书”出来后,这下惊动了统治者及权贵们,无论皇家还是王候贵族,乃至下面的官员,哪个人都要建房子。平时他们欺负老百姓习惯了。建房子过程欺负木匠师傅也难免了。受到欺负的木匠师傅肯定不服气,手里无权无势斗不过,要是有了“鲁班书”咒语与符,那就可以建房子过程中悄无声息使用法术了,建出来的房子就不利人居住。

  基于此原因,所以,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从自身利益出发,把“鲁班书”列为禁书就不难理解了,那些有权有势的权贵们也是从自身利益出发,不遗余力也在情理之中。

  到了这里,不禁想起闽东一位老木匠说的一个笑话。曾有一位木匠给人建房。东家也热情,没几天就杀一只鸡招待木匠。木匠每次吃鸡肉时,就是找不到自己爱吃的鸡胗。心胸并不宽的他,心里认为东家对自己尊敬不够,在立柱上梁时做了手脚,将一把小凿子藏进柱眼里。房子建好了,木匠挑着工具担子回家去,半路上放下担子休息时,不小心看见担子里一包东西,打开一看原来鸡胗一个不少在这里。木匠赶紧回头去取那把小凿子。

  闽东的木匠已经融入新时代,今后何去何从,是由不得人们想象。那要时代来决定。其实,现代科技这么发达,用不着担心木匠技艺的消失,因为有鲁班们遗留下的踪迹可寻,到了以后很长很长的时间,人们又钟情起木头建的房子时,他们藏起的技艺和身影又出现在人们视线。。。。。。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