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美上味的土丁冻第1/1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朋友你有听吃过土丁冻这道名菜吗?这个跟蚯蚓差不多的动物,可是福建省东北部闽东(宁德市)一带人家一道名菜啊!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却是深受闽东人喜爱的美食。这里人逢年过节,婚庆寿宴,或酒桌宴席上,或来家里来了贵宾,绝对不可缺少这道“土丁冻”的菜。

  土丁只是闽东人对它可爱的俗称。生活在海边人还心血来潮地称之为泥丁、海丁、土笋,更有那些讨小海人没有礼貌地呼它为海蛆、沙虫、海蚯蚓。幸好它有自己的名字,记录书本上的学名叫做“星虫”,是一种野生于沿海咸水和淡水交界滩涂上软体蛆状动物。县志上记载中把星虫称为沙巽:“沙巽,块然一物如牛马肠脏头,长可五六寸,胖软如水虫,无首、无目、无皮骨,但能蠕动,触之则缩小如桃栗,徐复臃肿。其诞腥,杂五辛煮之,脆美为上味。”

  从中可见这“星虫”身长约4至8厘米之间,样子跟蚯蚓一样难看,身上的颜色为黑褐色,大的跟食指一样,小的如草茎,屁股后面还拉一条会伸缩的“尾巴”。

  挖土丁最佳季节冬天至春天,人们一手提只小桶,一手握着小锄头,在海水落潮后露出淤泥的滩涂上挖讨。

  闽东的土丁冻算蕉城区漳湾镇南埕村和福安市下白石镇最负盛名的,因为这两个地方的土丁个小,其肉富有弹性,质地柔糯脆嫩,味道甘甜鲜美,被人称为闽东第一冻。

  挖讨土丁不易,但土丁冻的制作环节繁琐,也是一个艰辛的活。南埕村一个专门制作土丁冻送到蕉城区的酒家饭店卖的二十来岁小伙子,跟他打了半年交道后,他才告诉说制作“土丁冻”需要经过六道工序,一洗、二压、三泡、四切、五煮、六冷却。洗就是挖讨回来鲜活的“土丁”倒入一个竹制的土箕中,用自来水不停地冲洗,二压就是冲洗过程中使劲挤压,将土丁腹腔里面的泥浆挤出来,并使之表皮脱去,露出细肉,三泡就是洗过压过后,再用清水浸泡,把可能存在的细砂之类洗得干净。四切就是把洗干净的土丁切成大约一寸长左右,为下锅烧煮做最后的准备。

  以上四个步骤基本是算为粗活,除了苦累之外,没多少技术含金量。但到了五煮可是制作“土丁冻”最关键的环节,一个是凭借积累的经验,一个也是讲究技艺的。把切好的新鲜土丁,按一定比例的清水一起倒入沸腾的锅中去煮,放入少量的盐和味精,用大的锅铲来回反复不停地翻搅,煮到“土丁冻”胶质溶化出来时,再加入恰当的水,烧煮三四分钟左右,锅里土丁的汤汁沸腾起泡时,就要起锅了,于是起锅之前撒些葱花入锅,舀入一个个瓷碗之中,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大约六个小时后土丁汁冷却成冻,一碗明若琼脂的“土丁冻”就制成了。如果是夏天的话,凉一段时间后,就要放入冰箱才会成冻。

  吃“土丁冻”时,看各人的口味和饮食习惯来配佐料,如酱油、香醋、甜酱,芥末、蒜泥等,也有人不用佐料,更增添了原汁原味。

  当然,这道曾被清顺治年间福建左布政使周亮工称赞为“予在闽常食土笋冻,味甚鲜美”的闽东名菜,并不是人人都敢吃的,不少外地的客人,用这招待来“土丁冻”他们,他们看到这海蚯蚓心里惊悸着,举在半空筷子半天也不敢落下。这道名菜确实也让客人尴尬。

  据闽东当地人介绍说,土丁冻具有滋阴补肾的药效功能。一些药典中也记载着其药用价值:星虫(土丁)性寒,味甘、咸,能滋阴降火、清肺补虚、活血强身及补肾养颜,可治小儿脾虚夜尿频繁等症。

  既然土丁冻这么好,虽然难看一点,也让人害怕,它清热补脾润肺,肉质脆嫩、味道鲜美,千万不要错过啊!这十分可爱的美食。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