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文化浓又红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时代造就英雄,革命斗争也造就了祠堂红色的文化,已经超越了祠堂本身的功能,成为人们一面精神旗帜。为什么那时候共产党组织和红军游击队活动场所都喜欢选择在祠堂呢?根据考证,大体原因:

  首先,以农村包围城市作为我党我军革命斗争的指导思想,所以多数革命根据地都在偏远的山区农村,那时农村贫穷,住房是有限的,不大容易作为人员多的革命活动点。这样祠堂作为当地宗族的公众建筑,又有较宽敞的场所,成为共产党组织和红军游击队的活动场所是历史必然选择;成为重要会议的会址、联络点、红军领导和战士住所、红军后方医院、被服厂、修械所等也是历史的必然。

  其次,祠堂是一个姓氏宗族精神最高点的象征,当时国民党官兵进入山村围剿红军或游击队时,对住过红军或游击队民房烧毁不少,但对在祠堂进行革命活动的,也很少去破坏它烧毁它,如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罗源县飞竹乡守善村阮氏祠堂,当时驻扎着罗源县独立营,国民党官兵入村围剿时,没有动阮氏祠堂,反而烧毁几座怀疑住过苏区领导的民房,时间已过近百年了,如今被烧的民房残墙断砖还躺在一片荒草中。其实国民党官兵心里明白,烧毁民房动怒的只是几户人家,反抗力量小,他们容易对付。烧毁祠堂侮辱人家的祖宗,动怒的是一个姓氏一个宗族,反抗力量强,惹起来麻烦往往比民房大。正因为有这样的纠结,那些红色的祠堂在白色恐怖中才得以完整地保存了下来,使它今天以丰彩的历程和特有的历史贡献而彪炳史册,留给我们不朽的红色记忆,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啊。祠堂红色文化让后人了解革命圣地这一段光辉的革命历史,去学习红色文化精神的内涵,对增强每一个人的爱国情怀具有非常深刻的现实意义。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