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变化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250颗恒星平均分布在银河系中的话,离我们最近的也有4600光年。截止2013年,就地球上的技术水平,根本无法与之联系。唯一的可能是他们比我们先进,我们来接收他们的讯号。

  我们人类生活在自以为宽广的地球上,而地球在太阳系中犹如沧海一粟。如果将太阳系大比做万步,人类努力探索太空至今,也还只走出一步而已。

  而太阳系于银河系来,则更是微乎其微。银河系浩翰10万光年,而宇宙又包含了无数个银河系,我们可以观测到120亿光年的距离,而120亿光年以外是怎么样呢,我们还无法知道。

  但是很多人相信,在宇宙中生命甚至智慧生命绝不只是地球独有的现象,虽然是罕见的,我们并不孤单。从哲学意义上,宇宙的无限注定了体数量的无限,从而也可以注定存在生命的体数量同样无限。问题只有一个,就是无法发现。

  美国国家航空航局日前宣称,地外生命探索工程已取得巨大进展,在目前发现的2000多颗类地行星中,一些行星存在生命痕迹,这意味着人类有望在今后20年内发现地外生命,在30年内或找到地外智慧生命,俗称“外星人”。

  寻找地外智慧生命,其实早已脱离了科幻的范畴,成为一项严肃的科学探索。早在1960年,美国文学家弗兰克德雷克在美国西弗吉尼亚的国家射电文台,就开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目的、有组织地在银河系里寻找地外智慧生命的“奥兹玛计划”。从那时起,各种监测地外智慧生命信号的计划便从未停止过。

  除了采取“被动监测”的方式寻找地外智慧生命外,科学家还尝试主动联系它们。要进行这一活动,首先遇到的无疑是“语言”的问题。

  科学家们一直猜测,数学语言可能是每个文明的共同语言。美国文学家、科普作家卡尔萨根在他的专着宇宙联系中表示,宇宙中的技术文明无论差异多大,都有一种共同的语言数学语言。

  中国数学家、语言学家周海中也指出,数学语言具有科学性、准确性、简洁性、抽象性和普适性等特点,是宇宙交际的理想工具。

  因此,数学语言就成了人类与地外智慧生命联系的首选媒介。美国加州“地外文明搜索研究所”的科学家们正计划将维基百科的全部内容编译成数学语言信息,通过射电望远镜发送至20光年以外的太空,并希望地外智慧生命能接收到这些信息,借此了解地球文明。此外,科学家们还尝试用图像、音乐、发送实物等方式,尝试与地外智慧生命取得联系。

  这一切对如今的人类来都不是那么热衷了,相反,人类还要时刻防着更多的外星人来到地球上。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