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转变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在地外生命一栏的学习告一段落之后,张晓辰看到了关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历史,这将有助于他选择在法术之外用常规性武器给平民带来自身的保护。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一词最早出现于1937年,1937年德国在西班牙内战中针对非军事目标进行战略轰炸,“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一词在当时只是指这种轰炸行为。在冷战时期,“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指的是核武器。由于核武器的威力要比生物或化学武器都巨大,一些人认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应该只包括核武器。

  1991年的联合国安理会第687号决议第一次将核武器、生物武器和化学武器并称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提到了三个相关的国际条约:核不扩散条约、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禁止生物武器公约。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不具备实用性,因为一旦使用就意味着对方也将以类似武器回击,伤害规模之大足以摧毁整个人类文明。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一词最早出现于1937年,但是今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一般只指以下三种总称为:

  核武器的出现,是20世纪40年代前后科学技术重大发展的结果。1939年初,德国化学家哈恩和物理化学家斯特拉斯曼发表了铀原子核裂变现象的论文。

  几个星期内,许多国家的科学家验证了这一发现,并进一步提出有可能创造这种裂变反应自持进行的条件,从而开辟了利用这一新能源为人类创造财富的广阔前景。

  但是,同历史上许多科学技术新发现一样,核能的开发也被首先用于军事目的,即制造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其进程受到当时社会与政治条件的影响和制约。从1939年起,由于德国扩大侵略战争,

  欧洲许多国家开展科研工作日益困难。同年9月初,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和他的合作者惠勒从理论上阐述了核裂变反应过程,并指出能引起这一反应的最好元素是同位素铀235。正当这一有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发表时,英、法两国向德国宣战。

  1940年夏,德军占领法国。法国物理学家约里奥居里领导的一部分科学家被迫移居国外。英国曾制订计划进行这一领域的研究,但由于战争影响,人力物力短缺,后来也只能采取与美国合作的办法,派出以物理学家查德威克为首的科学家组,赴美国参加由理论物理学家奥本海默领导的原子弹研制工作。

  美国对日本投下的两颗原子弹,是以带降落伞的核航弹形式,用飞机作为运载工具的。以后,随着武器技术的发展,已形成多种核武器系统,包括弹道杭弹、巡航杭弹、防空杭弹、反导弹杭弹、反潜核火箭、深水核炸弹、核航弹、核炮弹、贺雷等。

  其中,配有多弹头的弹道杭弹,以及各种发射方式的巡航杭弹,是美、苏两国装备的主要核武器。

  通常将核武器按其作战使用的不同划分为两大类,即用于袭击敌方战略目标和防御己方战略要地的战略核武器,和主要在战场上用于打击敌方战斗力量的战术核武器。苏联还划分影战役战术究,但由于战争影响,人力物力短缺,后来也只能采取与美国合作的办法,派出以物理学家查德威克为首的科学家组,赴美国参加由理论物理学家奥本海默领导的原子弹研制工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