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种田是学问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至于那些野鸡野兔野猫野狗,学的战技用来干嘛?

  耕战,得先战,战到没有敌手了才下田干活,训练种田两不误,这才是耕战。

  一段时间耕战下来,连梅哲仁以前忽略的弓马功夫也被战旅给补上了,打那些野兽,弓箭的远战能力也很合用。

  然后就剩下种田了,梅哲仁让部众们准备了大量的竹筒,把中间挖空,填上木糠、田泥和肥料搅拌均匀后的基料,然后才放入切块的山药,埋进田地中预先挖好的竖洞里。

  这样种,种植密度大,易长好收,竹筒露地面一小截,两边打好孔,到时用铁棍穿过往上一撬就出来了。

  地上等山药藤长出后再扦插细竹条,山药藤可以爬在竹条上,开花结果更快,授粉也更便利,而且结出的比花生稍大的山药豆也是粮食,跟山药根的成分是一样的。

  这就是为什么山药产量不下于红薯土豆的原因。

  梅哲仁打算今后学霸军的军粮将以山药干粮为主,米、肉辅之,而且他打算直接把压缩干粮给弄出来,蔬菜脱水后也可以加进去,解决辎重的携带运输问题,那作战的效率就又提高了。

  不过出乎他意料的是,因为山药干粮的口感太好,意外地给他开出了另一条财源,在这个年代,它不仅仅是干粮了,而是作为一种价廉物美的食品,在美食里抢占了一席之地。

  香、扛造、味美、方便,使得南海国的山药干粮大行于世,一度成为贸易的主角,不过那是后话。

  大约一个月的时间,农场的成果就喜人了,山药的长势太好了,好到让人以为是作梦,韦丰甚至发出了学霸军治下从此无饥馑的豪言。

  那还是他没有看到后来的收成,年底收获时,一算帐,仅仅是农场所出,就六倍于交趾县全年的粮产,这时才他们才想起学霸军刚成立时梅哲仁说过要让荆首不啼饥之语。

  不过还没等到丰收,梅哲仁就提出了一件让他们高兴到失语而泣的事。

  梅哲仁说要成立农学院,专事农业研究,也按学士、硕士、博士、国士的等级来授勋。

  任何人都可以进农学院进修,学成则重用,也就是说,精通农学之人以后可与国中士人同等。

  以前总说一国之计,首在农桑,可农人的地位什么时候高过?别信什么评书小说,从古至今,农人永远是最底层,和平时期要辛苦劳作,战时来了还得服役当炮灰。

  即便是当初加入养营的部众,其实内心里还是羡慕战营的伙伴,其次,工营的也要比养营好,因为工营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改变学霸军。

  唯有养营,都觉得自己是呆在后头的伙头军,除了找吃的,没有大用。

  当梅哲仁提出,要兴建农学,与医学并举,誉为维生根本时,养旅的部众激动得流下泪水,第一次,他们感觉到了自己的重要性不亚于旁人。

  这在梅哲仁看来太正常不过了,农学、生物学、医学,这不重要吗?比数学物理化学差到哪了?

  也就是古代的人太纯朴了,不知道自己有多宝贵,被一群玩哲学政治学的唬弄,说个士农工商就让他们以为给了地位。

  其实,工也好商也罢,在古代就不脱士大夫阶层,他们是士大夫阶层眷养的附属,地位再低,也有个士大夫在上面顶着。

  唯一农人,是最底层吃苦,仅仅被口头捧高了。

  然后统治阶级就说,士大夫也从农人里出身啊,这话听听就好,就一个问题,一个农民大老粗,去哪学知识?私塾,卖完田够交束脩吗?

  那些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要么是出身名门后来落拓了,要么是不知道奋斗了多少代人才撞了满头包挤进去那个圈子。

  普通农人去读书,夫子一定会先问出身,祖上三代不问清楚他都不敢教你。

  而且农家出身书都没读几本,你凭什么跟人家拼,考试的试题你看不看得懂都要另说。

  立几个典型,就是挂在驴前面的胡萝卜,为的是让驴拉磨,可不是为了给驴补充营养。

  但梅哲仁是打算真投喂。

  梅哲仁还想着,靠着农学院来改良占城稻,然后再大面积推广呢,袁大德鲁伊的杂交水稻养活了多少人哟。

  现在占城稻还没在梅哲仁的势力范围里,但也快了,而两大著名的水稻产地也在他的蓝图内,不把农学搞好,凭什么立足争霸?

  种田不仅是学问,还是立足生存的凭靠,凭什么农人低人一等?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