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种田是学问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人一多,粮食就吃紧,虽然不至于供应不上,但过惯了紧日子的学霸军还是有些担忧。

  负责财帐的陈文定还专门跑了一趟交趾,就为粮食的事。

  交趾县的晚稻已收割完成,不算好也不算差,合浦县的则要晚一些,刚挂穗,但陈文定言语之中比较忧心,据他说稻情不好,空穗倒伏比较厉害,减收是大抵的事。

  虽然学霸军不缺钱,可以向别处买粮,但如果粮食本身就缺口了,那有钱也没有地方买。

  此时,距杀狗大会刚过旬日,口田令和学田令刚刚颁布。

  梅哲仁想了想跟陈文定道:“养营须把营盘转迁交趾,扩张成旅,让韦丰尽快结束合浦县那边的事情,到交趾来,吾有大计待行。”

  合浦县和涠洲岛已经有些施展不开了,留下一部处理这些成熟的事情就好,韦丰的精力,应该放在经营红河平原这个大后方了。

  陈文定回去后,五天时间,韦丰就带着部下来了,人到齐了就得开工,先从交趾县没分出去的无主之地开始。

  别看红河平原这里以后说是可以一年三熟,但现在也只是种两造而已,中秋前收割晚稻后田园就放荒了。

  梅哲仁打算把田地利用起来,时间上还来得及。

  再种水稻是不可能了,季节气候也不允许,那种什么呢?土豆红薯远在南美洲,玉米也在北美洲,能有什么高产易植的良种作物?

  梅哲仁打算种山药,这东西在南方长得快,只要肥力跟得上,它就能像土豆红薯一样快速生长,产量也跟前二者近似,是水稻亩产的五六倍。

  山药也是薯蓣科植物,淀粉、蛋白质和维生素含量都很高,扛饿,而且这东西含有大量的精氨酸,对学霸军来说是战略物资。

  可现在没有化肥啊,怎么让肥力跟得上呢?

  谁说没化肥?梅哲仁知道,大海沿岸以及海岛上有大量的鸟粪,混合着海藻,积年成为氮磷钾盐矿,把它们挖来,这就是最好的化肥,可以直接用。

  只要把北部湾沿岸和海岛上的天然化肥矿搜集齐,用个上百年都没问题。

  然后问题又来了,只凭学霸军养旅这点人不够,整个红河平原那么大,开荒种地,这点人要弄到何年何月?

  梅哲仁两条腿走路,一边让养旅大规模雇工,一边加紧新的农业技术的更新,同时战旅也要加入进来,进行耕战。

  让所有的百姓都有活干,都有钱挣,然后让他们看看养旅的农场经营,这样很快他们就会发现,自己去埋头种的那点口田,远远比不上学霸军的效率。

  如此他们就会形成一种思维,把田地托管给农场,自己去打工或干脆加入学霸军,所得远远要高于自给自足。

  华夏的农民,饿怕了,穷怕了,说他们不长进,眼窝浅只看眼前,其实是不对的,能躺着过日子谁愿意斤斤计较呢?

  没办法,不计较不自私活不下去。

  如果能给他们一个良性循环的环境,那又是另一番模样了。

  不过梅哲仁又出了新规,加入学霸军托管农场的分成是对半,不加入学霸军也可以托管,一是签约期要三年,二是分成要减些,托管者只能得到收获的三成。

  签约期长是因为改善田地是要投入的,不能托管个一季就收回,那农场不可能盈利。

  这也是为了提高学霸军的凝聚力,让军属能过上好日子,跟普通老百姓有比较有差距,这样兵源才广,兵员质量和素质也会变高。

  这一条,也是为了以后口众多了之后准备,土地总有不够分的时候,合理的流转土地经营权,既增效,也减少了矛盾。

  国力是跟着管理能力来提升的,而不是单纯按幅员来计的,不断向外扩张国土,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并不一定意味着好处,也许是因为管理不善利用率不高而带来的矛盾转移。

  走这样的路,有一天总会扩张不下去了,那国家就会轰然倒塌,汉、唐皆是如此。

  话转回来,除了扩大劳动力和土地来源,梅哲仁也加大力气更新农具,曲辕犁、点播机,还有常用的农具锄头铲子换成钢材。

  牛马也大量被投入在耕种里去,开荒翻田更快了,一头牛一个曲辕犁再加一个把式,一天能耕的田是单纯人力的十几倍。

  战旅则首先要负责驱赶捕杀野兽,现在到处是老虎猎豹,大象野猪,还有大量的鳄鱼。

  这些野兽,要么把它们驱离,建立隔离带,让他们远离耕作区,实在不愿跑的那些,就作为肉食来源吧,现在也不是建野生动物园的时候,人活着才是第一位的。

&ems员质量和素质也会变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