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密谈 上)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伏龙三年秋八月,南朝篁州城,皇城内青明殿

  南朝皇帝虞唐端坐在殿上,他没有束发,也没有着冠,长发披在背后,上着玄衣,下着纁裳,小山般的脊背将华丽的服饰撑得恰到好处,远远看来,似一尊神威凛凛的塑像。

  已经过了哺时,而虞唐已经整整一日水米未进了。这是一种修行方式,也是赎罪的方法。就在一个月前,血日落下后终于未再出现,南朝上下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下了。可身为皇帝,除非上天再降下祥瑞异象以示欢心,否则虞唐的赎罪任务,就永远不能告止。

  当然,虞唐并不担心。

  身为皇家子弟,他心知肚明,所谓凶兆,多是民间也能得见,而朝廷不得不承认的不吉异象,但所谓祥瑞,则只要等时机成熟,自然会有官吏争先恐后地从各处报告上来,往往还会附上白牛角、赤鸡足之类的佐证。而御书馆的文士们,也自然会写篇词藻瑰丽的骈文来歌颂他的盛德。至于百姓,他们对这些象征好年景的吉兆何曾有过半点怀疑的意思?

  他现在的任务就是等待,尽管他厌恶等待,这和他的天性相违。但他并不是个任性的君主,或者说,南朝的朝廷,还容不得一个任性的皇帝。

  他就这样又端坐了一个时辰,终于,内侍小跑的竹屐声响起。

  “陛下,汛州织造曾云到了。”

  “传。”皇帝的声音带着一丝不耐,他已经多等了这个人整整五日了。除了为他征集物资,这个曾云还兼作他的密探,通禀汛州各官署的运作情形及人事纠葛。因此缘故,曾云与他关系亲近,换做其他地方官吏,他恐怕早就失去了等待的耐心。

  曾云的入朝觐见是秘密进行的,就连曾府上下,也只以为老爷此次是去芸州办事。而篁州的官场,则更无人知晓此事。

  曾云入宫,是经皇帝的贴身内侍,由复庭门引入。此门在皇城东北角,日常从无官吏公卿通行,只是宫中太监进出采购杂物的偏门。而为了接见他,皇帝连最亲近的贴身太监们,也都屏退了。

  曾云缓步走进青明殿,以他的职位,其实并没有多少机会上朝面君,这偏处皇城东角的偏殿,便是他唯一来过的宫殿了。他在虞唐身后十余步远的黑色木阶上跪下,整了整衣冠,随后依礼朝拜。

  “会凌,因何来迟?”皇帝的声音并没有往日浑厚,但空静的大殿依然使这一声问显得威严无比。

  曾云叩首道:“臣在来篁州的路上,特为君上打探血日之事,故而耽搁了几日。”

  他的语气平静中正,毫无自责之意,甚至都没有说声“恕罪”。虞唐明白自己本应恼怒,自幼长于宫廷,他深知这些礼数对于君王权威的重要性,可他看重的,恰恰就是曾云这种单刀直入的态度。只有这种人,才不容易对他说谎。

  “讲”。皇帝将这个字吐出口,缓缓起身,转身面对曾云。

  “臣此来一路过汛、芸、篁三州,见这三州百姓于血日之事,在恐惧之外,亦颇有怨怼之意”,曾云抬头,直视皇帝锋锐的眼神,继续说道:“三州百姓于此异象,大致有三种传言。其一,血日乃九尊牧者之赤瞳,血日凌空,是牧者现形,俯察当世。其二,血日乃是妖魅蛊惑众生之伎,是要天下惶恐,乘机祸害人间。其三,血日乃怨气积聚所致,血日凌空,乃是昭示我朝有极大之冤案未结。”

  虞唐听毕,仰头沉思。

  这第一种传言,显是尊者道的道士们所传。这教派乃是南朝第一大教。南朝百姓十之八九崇信尊者道,供奉所谓九尊牧者为在天之首,是牧养万民的尊神,而皇帝,在尊者道看来,只是牧者放在人间的头羊,虽有领袖群羊的权力,却也只能按照牧者划定的路径前行。

  第二种传言,则是虞唐命人由篁州向外特意传播的。血日既是妖孽作祟,那么无论是尊者道的法术,还是皇帝的祭典,都只是为了平灭妖邪。皇帝虽然已下了罪己诏,但那是为了未能及时平息妖邪的疏忽,血日降下后,皇帝非但无过,而且有功。

  第三种传言,恰是虞唐最最担心的。

  但凡谣传,背后事,在恐惧之外,亦颇有怨怼之意”,曾云抬头,直视皇帝锋锐的眼神,继续说道:“三州百姓于此异象,大致有三种传言。其一,血日乃九尊牧者之赤瞳,血日凌空,是牧者现形,俯察当世。其二,血日乃是妖魅蛊惑众生之伎,是要天下惶恐,乘机祸害人间。其三,血日乃怨气积聚所致,血日凌空,乃是昭示我朝有极大之冤案未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