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宗教面面观(33)第1/1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宜昌宗教面面观

  三十三解放后的基督教及其他

  据说在中国,哪里有天主教哪里就有基督教,也就是互相竞争的架势。

  宜昌天主教在宜昌发起的民生事业很多。既有天主堂医院中心医院,又有文都中学原宜昌医专还有好几个诊所小学和印刷厂。宜昌市基督教自年由英国老会传入宜昌以后也不甘示弱。也许是因为财力不济,或者财路来源不畅,所以直到年才由美国圣公会出资在宜昌城区南正上街购得一栋民房民房改建成圣雅各教堂,堂内设有小学。

  后来,基督教在宜昌的传教也得到了发展,经济实力也得到了足的发展。就有了能力将那所小学搬到别的地方发展为中学,还能建立普济和仁济医院市一医院,也在这座城市很有些声望的,也是很受地方政府保护的。可是那些来自欧洲的传教士在以前漫的岁月里指手画脚跋扈惯了,解放以后却没有意识到中国换了人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据于金汉回忆:“年某月夷陵医院普济和仁济医院合并而成发工资,院方竟以失钱为由,诬职工盗窃,私设公堂,逼讯全体护士和工友。这种污蔑人格侵犯人权,激起公愤,控于法院,于莎乐美解放电影院进行公审,当众供认属实,依法判处驱逐出境。”

  据史料说,那座原来位于南正上街的圣雅各教堂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还能一直坚持开展教会礼拜活动,直到文革期间才关闭。笔者见到的时候,教堂早就改建成一家街道旅社,因为那家旅社与笔者当时所在的工厂有些业务往来,离厂也不远,所以经常会过去转转。印象中的旅社光线不好,里面有些上上下下的台阶,还有些大大小小的单间,不过最多的还是通铺。

  上世纪七十年代那个时候的陆路交通还不太发达,因为临近镇川门,通过江进出四川和重庆以及恩施的旅客很多,白天空荡荡的,晚上投宿的生意也不错。笔者有一次想去那里洗个澡,当然不要钱,而且热诚欢迎。只是一进澡池,就看见水面上白花花一片油光反光,赶紧溜之大吉,人家追上来说换一个盆浴,可打死也不回去。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宗教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年月,那个变成了旅社的教堂恢复了宗教崇拜活动。然后借口随着教会的发展,教民的增加,教堂以无法容纳聚会活动而且经过百年沧桑,原来砖木结构的教堂早已破乱不堪,成为极危房。于是年在原地扩建新堂,并另征得周围的土地多平方米,并将门转到沿江大道方向,年建成了现在的新教堂。教堂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近平方米,高多米,可同时容纳多人聚会,也成了宜昌市基督教两会的办公大楼。这座总投资多万的圣雅各堂与一街之隔同样是重建的镇江阁交相辉映,远远望去,也是一道不错的风景。

  因为笔者在位于葛洲坝的馨岛国际名苑塔楼上住过几年,也就有机会好多次走过三江桥去到那个快被历史遗忘的西坝去转转,看过广场上的那尊毛泽东铜像,也看过甲街的寂寞见过上西坝的高楼林立,也见过下西坝那些破旧的平房。笔者在自己的一篇小河三江桥与上下西坝一文中写道:“过了三峡药厂再走过民康药厂,路上几乎碰不见一个行人,快走到庙嘴那座高高的航运综合楼的时候,终于看见了那座红墙碧瓦的基督教西坝堂。门口的一个女人热情和我打招呼,欢迎我进去看看,我向她询问教堂重建的时间,她却不知所云一个白发苍苍的牧师告诉我是年,我向他表示感谢。另一个从教堂里走出来的女人劝我信教,对我说了句头顶三尺有神灵,我就笑得不行,告诉她这可不是耶稣说的。”

  作者闲话: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