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宗教面面观(34)第1/1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宜昌宗教面面观

  三十四很生活化的道教

  说起宗教,就不得不说到有上千年历史的道教。几乎所有人都知道,道教就是中国人的根蒂,也是东方文化和中国人智慧之源。道教作为中国的本土宗教,在理论上融合了三皇五帝时代以来巫医卜星相筮堪舆等社会各方面的思想而老子的那本道德经包罗万象,自然也就成就了儒家这门国学的辉煌。

  过去之所以说“男信道女信佛”是很有道理的,因为道教思想对于生命是极其重视的,道家认为只有今生没有来世,而活在当下,在现世中追求永生是最高境界。这一点和佛教的轮回是截然不同的道家同时也很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认为人是自然的一分子,和谐相处才能达到人定胜天的目的。这一点与佛教的“轮回”观点格格不入而且从古代道家的练丹术演变而来的养生之法道家强调无为而治,尊重人性,返璞归真。这一点也与佛教的“修来生”完全不是一回事,与其他宗教最为不同的是,道教就是一种很生活化的宗教。

  不能不承认,经过几千年来的演变进化和发展,也由于在各方面道家思想对国人的潜移默化,所以道教的诸多思想早就已经深深沉淀在中国人的骨子里,即使是现在有诸多宗教可供选择,也有很多信仰,还可以没有信仰,但是不得不承认,国人的思想中永远有着属于道教影响下的痕迹,这包括学者们信奉的“道法自然”工者的“天工开物”农者的“风调雨顺”商者的“和气生财”医者的“悬壶济世”老百姓的“老天保佑”。

  虽然道教作为中国启蒙哲学的根源,也作为中国本土的宗教,同时也因为中国人都知道“道德”的重要,凡事都要讲“道理”,所以道教在中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可是佛教的轮回观念迎合统治者对百姓进行有效的控制,而道教注重今生人定胜天的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对统治者是一大威胁,所以从清朝开始,道教就一直受到压制由于许多的农民起义都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就更增添了统治者对道教传播的戒备之意,受到打压也就在所难免了。

  和林语堂说的一样:“中国人得意时信儒教,失意时信道教佛教,而在教义与己相背时,中国人会说,人定胜天。中国人的信仰危机在于:经常改变信仰。”也有一种说法是:经过苦难患过疾病的人信仰基督教的比较多,追求来世幸福生活的人信佛的比较多。而那些信道教的人如果不是善于思考追求哲理,就一定是享受现在活在当下的人比较多。更有一种说法就是,道教没有系统的理论体系,传授只能传给自己的徒弟,也直接影响了道学的推广。

  拿道教与佛教相比,在世界观上,佛教的核心思想是“空”,而道家认为应该是顺应自然,有无相生,都有些高冷在对待欲望上,佛教认为应当坚决禁欲,而道教只认为清心寡欲就行,这一点后者似乎更接地气佛教认为众生皆苦,人间修行就是为了跳出轮回,而道教追求的则是个人在世的生和洒脱,前者就是梦想,而国人都爱做梦佛教认为先渡人再渡己,所以就有了什么放生就有了什么劝人行善而道教认为应该先渡己再渡人,也就是先把自己的修为修好,再去谈帮助别人的事,所以道观常常建在远离城市繁华地段,或者那些练道之人喜欢一个人躲到山里头自修自练,脱离群众太远,也会导致信徒的离散,这也是道家日渐衰落的原因之一。

  作者闲话: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