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后羿代夏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夏朝,按照夏商周断代史研究的结果,大约确定它开始的时间为前2070年左右。

  历史上称夏朝这段时期为“夏”,这一称谓的来源至少有十种说法,其中较为可信的有以下几种。

  最为可信的一种说法是认为“夏”为夏后部族图腾的象形字。

  那么夏后部族的图腾是什么呢?现代有学者认为是古老的“人面鱼纹图”,这里不过多解释,经过很长时间的演变,“人面鱼纹图”最终演变成篆体中的“夏”字。

  而司马迁在《史记》中则认为同为姒姓的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鄩(zhēn xún)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灌氏等十二个氏族,共同组成了一个庞大的部落联盟,这个联盟里以夏后氏最强最大,因此被推为联盟首领,自此这个部落联盟便以“夏后”为国号,而后世便用“夏”这个字来代表了这一时期的统治。

  唐开元年间有一个学者,名叫张守节,他一生最值得称道的就是为《史记》做了注释,写了一本《史记正义》,它跟之前介绍的同一时期司马贞写的《史记索隐》,以及南朝刘宋裴骃的《史记集解》合称为“史记三家注”。

  张守节对于“夏朝”的来历也有自己看法,他认为这是大禹受封在阳翟后,被称为“夏伯”而得名。

  不管“夏”朝名号到底怎么来的,但是随着这个名号的出现,一种新的社会制度也相应的产生了,从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这标志着漫长的原始社会被私有制社会所替代,从历史的发展来看是有着明显进步的。

  但是,一种新制度的建立,必然会遭到部分旧势力反对,所以在夏建立不久,不少倾向禅让传统的部族开始质疑起夏启的权威。

  这其实不难理解,大禹当年明确告知天下,要让伯益成为天下共主,现在到好,不管过程是什么样子的,事实结果是大禹的儿子继承了大禹的天下,以后就是你一家说了算了,别的部落没有机会了,这种突如其来的不适应,自然会引起一些部落的不满。

  有扈氏便是其中之一。

  夏启成为天下之主后,决定在钧台举行一次盛大的宴会,届时召集天下所有部落首领到此,以恭贺自己继位。

  钧台就在今河南省禹州市南,也就是在当时夏都阳翟附近,后世称这次宴会为“钧台之享”,虽然没有文献明确介绍,但是我们也能想象到这次宴会的宏大规模。

  然而对于这次天下部落首领大会,有扈氏拒不参见,这明摆着就是要跟夏启对着干。

  这让夏启非常恼怒,这不是摆明了要起个坏头吗?不把这种苗头压下去,以后队伍怎么带?

  出于这样的考虑,夏启决定御驾亲征,他召集姒姓十二氏族已经支持他的部落一起出兵,总兵力达到了六万之众,大军浩浩荡荡向着有扈氏杀去。

  说来这有扈氏也确实是硬骨头,见大军压境愣是不怕,果断出兵,最终双方在甘地摆开了阵势,形成了对峙局面。

  对于这甘地为现在的何处,至今没有明确的说法,有说在今陕西省西安市户县甘亭镇一带,有说在户县甘河乡一带,还有说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南部的,总是莫衷一是。

  但是不管怎么说吧,甘地一战对于夏启来说不容有失,因此他在战前,在六万之众面前,庄重的进行了誓师,并作了一篇名曰《甘誓》的誓辞。

  夏启说:“有扈氏蔑视仁、义、礼、智、信五常的规范,背离天、地、人的正道,因此上天要断绝他的大命,命我执行上天对他的惩罚。凡是战车左边的射手不从左边射击敌人,车右不从右边击杀敌人,御者不能使车马阵列整齐,这些都是不服从命令。听从命令的,我将在祖先神灵面前奖赏他;谁不听从命令,就将在社神面前杀掉他,并将他们的家属收为奴婢!”

  对于战前的誓词,没有必要啰嗦,就应该像夏启一样语气强硬,内容掷地有声,表明奖惩的措施,这已经起到震慑作用了。

  夏启应该说还是受到绝大多数部族的拥护的,在人数方面也占有绝对优势,于是最终在甘地击败了有扈氏。

  这次的胜利,实际上也代表当时的主流社会观念已从原始的禅让制度转向了世袭制度。

  夏启自建立夏朝以带,有说在户县甘河乡一带,还有说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南部的,总是莫衷一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