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圣王唐尧第3/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尧又让舜总管百官,处理政务,百官都服从舜的指挥,百事振兴,无一荒废,并且井井有条,毫不紊乱。

  尧还让舜在明堂的四门,负责接待四方前来朝见的诸侯。舜和诸侯们都相处得到很好,也使诸侯之间都和睦友好。

  最后,尧让舜独自去山麓的森林中,经受大自然的考验。舜在暴风雷雨中,能不迷失方向,顶风冒雨知道来回之路,显示出很强的生活能力。

  经过三年的各种各样的考察,尧觉得舜这个人无论从说话办事,还是人品性格,都无可挑剔,同时他还有心怀天下百姓之心,于是最终决定将天子之位禅让于他。

  舜认为自己德不配位,所以不敢接受,尧便以自己年纪大为由,让舜代行天子执政,舜为了黎民百姓这才答应。

  之后尧很隆重地在太庙举行禅位典礼,从而向天下昭告从此以后由舜代行天子之位。

  交接完毕,尧便退居避位,借以从另一个角度观察舜做天子是否符合天意。

  那么舜这个代天子做的怎么样呢?别急,咱们先把尧讲完。

  尧在禅让二十八年后去世,《史记》记载:“百姓悲哀,如丧父母。三年,四方莫举乐,以思尧。”意思就是说百姓悲伤哀痛,如同死了生身父母一般。三年之内,四方各地没有人奏乐,为的是悼念尧。

  在这里我们观察到一种现象,在尧之前的天子继位,除去靠实力争夺来的这种情况,或者父传子,或者传给自己的血缘亲族,虽然那时还没有世袭这一说,但是却也是世袭制的雏形。

  我们看到,伏羲的后裔少典生了炎帝和黄帝,两人分别做了部落之主后又传给了黄帝长子少昊,少昊传给自己的侄子(黄帝次子之子)颛顼,颛顼传给少昊的儿子帝喾,帝喾又传给了自己的长子挚,再到四子尧,可以说这就是黄帝一支一直处在权力的顶峰,虽然也是有才者居之,但是从本质上看,没有外族人进入这个圈子,最高权力没有发生变更。

  唯独从尧开始,开启了禅让制的先河,将天下传给了跟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舜,真正做到了天下为有德有才者居之。

  下面就要介绍中国历史上又一位圣王了,那就是舜。

  说到舜,他的经历既曲折又很励志,那让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他是怎么从一届平民蜕变成为天下之主的。

  舜,生于诸冯(今位置一直有争议),名重华,字都君,因为其后来定国号为“有虞”,因此后世又称之为虞舜。

  “舜”同样是后世给他的谥号,这里不再赘述。

  对于“重华”名字的解释,后人历来认为舜的眼睛是双瞳,而有这样长相的人从来都不是一般人物,比如创造文字的仓颉,比如晋文公重耳,再比如西楚霸王项羽,各个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

  关于舜的姓,历来有两种说法。《古今姓氏书辩证》和《通志·氏族略》记载:“虞有两姓,曰姚曰妫。因姚墟之生而姓姚,因妫水之居而姓妫。”

  既然多次说到了“姓”,那就在此普及一下中国的姓氏。

  “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公社时期,所以中国的许多古姓都是女字旁或女字底,是用来作为区分部族的特定标志符号。

  “氏”则比较复杂,他表示从这一部族里又细分出的氏族,它可以随着封邑、官职、父辈的名字等而改变。

  《通鉴外纪》记载:“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

  简单的说,“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

  到了秦汉时期,姓氏开始合为一体,以后也就不再区分“姓”和“氏”了。

  中国上古时期有“八大古姓”,它们分别是姬、姜、姒、嬴、妘(yún)、妫、姚、姞(jí)。

  之前我们已经介绍过几个姓氏的起源,“姬”姓始于黄帝,“姜”姓始于炎帝,而“妫”、“姚”两姓就始于舜。

  “妘”姓始于祝融,祝融是个官名,主掌火正之官,常被后人尊为“火神”。

  历史上的祝融主要有两个分支,一说是黄帝的夏官、赤帝后裔祝融容光,他为南方灶神火神;一说是颛顼之孙重黎,他是帝喾时的火官,为北方人的灶神火神。

  祝融的后裔分为八姓,即“妘、己、董、彭、秃、曹、斟、芈”,而“妘”为八姓之首。

  “姞”姓始于黄帝,我们之前说过他有二十五个儿子,他共封给他的儿子们十四个姓,而“姞”就是其中一个。

  “姒”姓始于大禹,是尧因为他的功绩赐给他的姓,我们后面会讲到。

  “嬴”姓始于跟大禹一起治水的伯益,是舜因为他的功绩赐给他的姓,我们后面也会讲到。

  这些古姓在经过漫长的世袭与演变过程中逐渐变化,尤其是到了周朝,周天子分封诸侯国后,许多贵族为纪念封地而以地名为氏,因此演变成了更多的姓氏。

  可以说,中国如今的大多数姓氏都是由此上古八姓演化而来的。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