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三皇神话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司马贞一生最大的成就是写了一本书,名曰《史记索隐》,其中对《史记》疏误缺略补正很多,可以说具有极高的史学研究价值。也正因为此,《史记索隐》与南朝时期刘宋裴骃的《史记集解》、唐代同一时期张守节的《史记正义》合称为“史记三家注”。

  司马贞不仅写了《史记索隐》,而且在研究《史记》的时候发现没有关于“三皇”的过多记载,于是他广泛地搜集史料,最终写出了《三皇本纪》以补全《史记》。

  书里不仅补全了司马迁提出的天皇、地皇、人皇这三皇,同时还增补了伏羲、女娲、神农等诸位上古时期神话传说人物与部落首领的历史,可以说是《史记》的有力补充,也为后世了解上古传说提供了素材。

  最后要说一下《路史》这本书。

  《路史》的作者罗泌,他是南宋孝宗时期庐陵人,此人年少时就很聪颖,同时爱好读书,精于诗文,但是就是有一点与那个时代格格不入,他对科举入仕嗤之以鼻,所以他一生不曾参加应试,当然也就没有当官。

  由于历代史书中极少记录上古史事,罗泌为了补上洪荒之史,于是博采各种典籍,终于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最终写成《路史》,记述了从上古到两汉的史事。

  《路史》之名取自《诗经》中《尔雅》的“训路为大”,所以《路史》就是“大史”之意。

  历代研究评价《路史》的人很多,而且对其褒贬不一。它文采瑰丽,考证精赅,保存了大量的古代佚闻,如《竹书纪年》《蜀本纪》之类,为后世研究上古史、特别上古神话传说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同时该书所用材料又良莠不齐,穿凿附会内容较多,同时神话色彩强烈,所以向来不为历史学家所采用。尽管如此,《路史》仍不失为一部具有研究和参考价值的史书。

  言归正传。

  对于天皇氏的长相,后世大体认知是一样的,那就是这十三个兄弟身材相貌都一样,以至于无法分辨,且都为人的脑袋、龙蛇的身体、有龙一样的角。

  不仅长相特殊,而且对于天皇氏的事迹,后世也多强调他们的神属性高于人属性,也就是神话色彩更加浓郁。

  既然天皇氏为盘古的后人,所以他们部族的治所当然也就在南海中盘古国,也就是今广东省广州市狮岭炉山,传说其为古越族的祖先。

  相传天皇氏开始统治的期就遭遇了高温大火的劫难,原因就是当时没有大气层,太阳直接射到地面上,造成地面上的可燃物耐受不了高温而发生火灾。

  当然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没有空气什么东西也活不了,更别说人类了。所以这是神话故事,不用纠结于此。

  为解天下大旱,天皇氏领导了一次造天降雨的运动,至于怎么操作的,没有人知道,但是最终的结果就是他们创造了一个可以遮挡过滤烈日的、可以创造雨水的大气层。

  有了适宜生存的环境,天皇氏又开始研究自然气候的变化。

  研究的结果很伟大,他们发明了“五运”,也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种气,因其变化运行,故称为“五运”。

  天皇氏认为自然气候的转变是“五运”轮转运动、往来不息、周而复始的结果,所以也就是从这时开始,人们开始用“五运”来概括五行之气在天地间的运动变化规律,从而知晓阴阳。

  然而在这“五运”中,天皇氏更崇尚木运,因为木运讲究清静淡泊,无为而治。

  发现了自然气候的变化,于是就出现了四季的更替,然后就这样周而复始的依次进行,人们依然不清楚时间过去了多久,因为没有明确的纪年之法。

  于是天皇氏十三兄弟商量过后,最终制定了天干地支的历法,用以确定岁时节候。

  他们先制定了“十天干”:关逢(甲)、旅蒙(乙)、柔兆(丙)、强圉(丁)、著雍(戊)、屠维(己)、上章(庚)、重光(辛)、玄默(壬)、昭阳(癸)。

  之后又制定了“十二地支”:困敦(子)、赤奋若(丑)、摄提格(寅)、单阙(卯)、执徐(辰)、大荒落(巳)、敦牂(zāng,午)、协洽(未)、涒滩(tūn,申)、作噩(酉)、阉茂(戌)、大渊献(亥)。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即六十甲子,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用于纪时、纪日、纪月、纪年等。

  天皇氏的这一发明影响深远,就算到了现在,依旧将“干支”用于历法、术数、计算、命名等各个方面。

  不仅如此,为了方便平时生活,天皇氏又发明了“数字”。当然这也只是传说,史学界普遍认为数字真正意义上被发明是在公元前三世纪的古印度。

  《三皇本纪》中说,天皇氏兄弟十三人,带领部众各占一方,各传国一万八千年。同时史籍也指出,当时的“万”是今时的“千”,而当时的“千”是今时的“百”,所以换算成今时也就是传了一千八百年。

 &ems海中盘古国,也就是今广东省广州市狮岭炉山,传说其为古越族的祖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