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开天辟地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在犹太教和基督教的教义里,都认为是上帝创造了万物,认为他在六天的时间里,创造了天空、陆地、行星、太阳和月亮、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动物,可见这里将创造万物的使命都交给了一个神来干了。

  而在我们中国,这个创世神就是盘古。

  有关盘古神话的渊源,学术界可以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盘古的事迹记载最早见之于三国时期吴国人徐整的《三五历纪》和《五运历年记》中。

  《三五历记》中记载:“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

  《五运历年记》中记载:“元气蒙鸿,萌芽兹始,遂分天地,肇立乾坤,启阴感阳,分布元气,乃孕中和,是为人也。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理,肌肉为田土,发髭(zī)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甿(méng)。”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根本就没有说盘古是用斧子将天地劈开的,而直到明代末年有个叫周游的人写了一部《开辟演义》的小说,才加入了用斧子的情节。

  也正因为此,后世有学者认为,“盘古”这个名字在先秦著作中从未出现过,直到三国时期才有,所以他们认为盘古是后世所造,不应把“盘古神话”当做中华民族的创世神话。

  这种说法虽然有失偏颇,但是却在近现代具有较为普遍的认同感。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早在三国之前,不但有“盘古神话”的存在,而且在民间已经广泛流传,并有较为详尽的文字或绘画记载。香港学者饶宗颐在他的《盘古图考》一文中确认,东汉献帝兴平元年(194年)益州学堂周公礼殿壁画中就已经出现盘古神像,从而又把出现盘古的时间提前至东汉时代。

  对于盘古出现的地域,也就是盘古开天辟地的盘古山,后世多认为在吴国和楚国之间。据南北朝时期南梁文学家任昉(fǎng)的《述异记》中记载:“今南海有盘古氏墓,亘三百里,俗云后人追葬盘古之魂也;桂林有盘古氏庙,今人祝祀;南海中有盘古国。”

  这里所说的“南海中盘古国”,其遗迹就在今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境内狮岭炉山,这里是古代瑶族的居住地,但是古瑶族是否跟盘古有什么关系,却没有明确的说法,甚至于任昉的《述异记》实际也是文学作品,其中内容更不可信。

  然后后世还有一种说法,那就是认为盘古是外来的神,而不是中国本土的神人,这就是“外来说”。“外来说”除极少数主张来自巴比伦文化外,更多主张盘古传说来自各地域文化的上古神话,然以盘古为古印度吠陀神话中原始巨神普鲁沙之说最为流行。

  而现代史学家吕思勉等人在其《盘古考》中认为盘古开天地的创世神话产生于佛教东传之后,在此之前盘古不见于中国的古籍和古画,所以也主张盘古来自古印度。

  不管盘古最早出自何时,也不管他出自什么地域,总之他都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公认的创世神,因为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他所带给后世中国的一种精神,我们姑且称之为“盘古精神”。

  首先,盘古精神表现的是一种人本主义思想。盘古开天辟地,以人为本位,人开辟了天地,这是一种生命意识,人们经过劳动不息,就可以创造一切,这正是盘古神话所显示出的人本思想光辉。

  其次,盘古精神表现的是一种开创精神。盘古神话说“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这说的是人定胜天,勇于去开创自己的生活,这种精神也是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是社会前进的动力。

  所以,将盘古列为创世神一点也不为过,因为“盘古精神”已经定下了中华民族不怕艰险、勤劳奋进这些优点的基调。

  有了对于天地万物产生的根源的回答,人们才开始将关注点放在了人类始祖的问题上,于是就出现了“三皇五帝”。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