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9.父亲的草房子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我们现在还有谁会想着那幢草房子呢?我们的老二,住的是高堂大瓦房,体面、气派。我们的老大,说是不想跟老二争什么了,又搬到了河东。但是,河东哪里还有宅基地打给他呢?他搬到了河东最北边,也是在蚌蜒河南岸建了大瓦房。他跟老二家,其实就是隔了个蒲水河河。我们知道,两家虽然是住得开开的,离得远远的,可是,你们看看,这一家有什么动静,那一家看得真切;那一家有什么响动,这一家也听得明明白白。两家人,都竖着耳朵听着对方的动静。

  那幢被我们的老二最终拆掉的草房子,我们的父亲内心一直割舍不下。我们的父亲在那里住了二十多年。从我们老大二十岁那年搬进来,二十多年里,我们的父亲和我们的母亲在那里做下了太多太多的大事。我们是后来才知道的,我们的父亲之所以把房子建在这里,其实他是想要回到他的父亲也就是我们的祖父当年住的地方。

  我们的爷爷当时就是住在这里的。我们老房子的西边,一溜五厝高大的坟墓,就是我们方家的五个先祖。五厝坟墓像笔架一样排开。看风水的人都说,我们家这是要一代出一个教书先生的。

  对于我们老方家一代要出一个教书先生,我们的爷爷和我们的爸爸内心无比坚信。瞧,你看看,我们的爷爷,是思齐学塾的掌教。我们的父亲,如果不是去当兵,也一定是一个教书的料子,何况,我们的父亲就是从军了,他一身才气,棋琴书画,样样能来,实在比一个教书先生的才学还要更高。我们的父亲也因此一直眼高过顶,放眼蒲塘里,我们的父亲哪里会把蒲塘小学的那帮先生放在眼里?不要说那个夏学文了,就是人人都说才学最高的夏晓桐,我们的父亲没把他们任何一个人放在眼里。至于吹拉弹唱,每一年蒲塘大队搞文娱宣传,那更是我们的父亲大显身手的时候,他自编自导自演,什么节目都拿得出手,什么角色他都能承担起来,哪怕是女角,我们的父亲一样地能男扮女装反串起来,还保证台下的观众一点儿看不出来。不但看不出来,甚至那些男人会对台上这个女角儿动心,女人会对这个女角儿心生妒意。

  喏,现在,我们的老四又在水廓中学做先生了。还听说了,我们的老四,是水廓中学那些老师中学历最高的,才学也最高的。他来了后,县里的人才愿意来听听课啊,开开现场会什么的。开公开课的话,我们的老四那是一把好手,就连夏晓桐也比不上的。他怎么能比得上我们家老四呢?他也就是个民办教师转成的公办教师,在蒲塘里算是一把好手,出了蒲塘里,谁还认得他?跟我们的老四怎么比?我们的老四,瞧瞧,文章啊,作品啊,都出了一大堆了。水廓这个地方的老师,又有哪个能比得了。对了,忘了告诉你们,夏晓桐现在也在水廓中学教书了,他原来教过我们的老二,也教过我们的老三,我们的老四原来也是他的学生,但现在,他是我们老四的同事。我们老四的办公桌,据说跟夏晓桐的办公桌在同一个办公室里,还拼在一起,都是教语文的。

  现在更不得了。我们的老四在银城,在白莲那地方,教书都成了第一了,只要外面有什么比赛,那就是我们的老四,我们的芥舟逞威风的时候。还水廓中学哩,银城那么大的地面了,也就只有我们的老四最威风,说教书就是一把教书的好手,说写文章,没有哪个写得过我们家老四,银城那地方,只要是个教书的人,都听说过我们家老四。他这才去银城几年?

  这小子,真是他爷爷说的,一个能做种的茄子!

  你看看,三代人,出了三个有才学的人。而我们的曾祖父维周公,那也是不要说的,是前清的秀才、举人,一生一世,经营着思齐学塾,直到老了,教不动了,才传给我们的爷爷的。

  一代出一个先生,实在是被那个风水先生说中了。到了我们这一代,我们的几个老祖宗也好像落在了我们老四的下风。

  我们也怀疑那个风水先生其实是对我们方家知根知底的。

  唉,我们的父亲经常出神地想一件事,如果当初不出去当兵,就在蒲塘里老老实实地待上一辈子,也许命运也不会差到哪里。如果真的也拿起书本教教孩子们,可能比不上现在的老四,但要超过夏晓桐这班人,应该是绰绰有余。没有想到,出去兜了一圈,当了差不多十年兵,回来后,却最后落入这样的境地。

  不说了。这是什么?这全是命。

  想想看吧,45岁那一年,我们的父亲正当盛年,便再也不愿意住在庄中心那幢气派的高大瓦房里了。当然,也没有人逼着他搬出来,任何人都没有这样的资格。我们的父亲是我们这个蒲塘里扛过枪的、过过江的,打过鬼子的,打过老蒋的。你说说,这样的人,谁还会逼着他搬出来呢?

  我们的父亲于是也经常想,要是当初坚持不从那幢瓦房里搬出来,也许,精气神便还都在,气运的格局也会在。

  但是,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当初,他就是想到笔架地那里住的,想着有家里的老祖宗荫庇,便在祖坟旁边起了一幢草房子的。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