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2第1/1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在电影《摔跤吧,爸爸》中,人人为之振奋,父亲把自己未能取得冠军的遗憾,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努力培养孩子,最终让女儿实现了梦想。我在思索,这个梦想到底是属于父亲的还是女儿的呢?不过电影里,女儿也接受了这个被父亲灌输的梦想,得到父亲专业的指导训练,还有自己的天赋和努力,终于取得成就。

  还记得《伤仲永》里的神童,过早的崭露头角,在众人的追捧中陨落,然后作为一个平庸的平凡人淡出舞台。

  生活中,相对平凡的人们,常见到父母从事比较体面工作,然后子女将来也从事同样的职业。在我的老家,没有太多的企业,热电厂,银行,医院都算是体面而又高薪的职业,热电厂是优先考虑职工子女,对外招聘的话名额有限而且标准很高,近年可能有所改变,政策上公平公正一些。有同学大学选专业时候目的性很强,直接报了财会专业,因为父母从事这个行业,并且能够给他分析行业前景和内幕。也有同学直接奔着医学专业去,因为家里有医务工作者,而我当初选专业,完全是茫然不知所措,只能选热门专业,所谓就业机会多的专业。

  梦想这个东西很是古怪,年幼的孩子,可以不假思索的胡说,而家长们也盲目地鼓励孩子去扯淡,扯得越离谱越好,反而会被大人们用“有志气”来夸赞。懵懂的少年为了投机取巧,博父母长辈开心,投机取巧的去剽窃宏伟的梦想,当科学家,当宇航员,当发明家,当大法官……成长之后,谁曾回想童年的梦想,谁又真的把梦想当了真,为夭折的梦想惋惜哀悼?

  今天,我坐了半小时公交,又徒步走了40分钟的田间小路,穿越村镇才抵达偏僻的物资仓库,一个人在空空荡荡的仓库里做着自己的事情,哼着筷子兄弟的《父亲》,“我是你的骄傲吗?还在为我而担心吗?你牵挂的孩子啊长大了”。或许,我们的梦想,必须要靠自己的父母帮助才会变得有意义。作为曾经的孩子,我渴望我的童年能够更快乐和自由,同时也希望着父母少一些干涉,像《摔跤吧》中的爸爸,把自己梦想强加给女儿,并且魔鬼式训练她们,以成年人的我看都觉得恐怖,我感觉这一种干预有些过分了。像《伤仲永》里面的父亲,发现了孩子自带的天赋,却没有能力去进一步开发,也没有花费财力物力去访名师深造的意识,于是让仲永的“可能性”局限在了孩童时代,这样的不作为也不可取。那些从事本行业许久的父母,让子女从事同样工作的,可能是选了折中的方案,既没有强迫孩子去魔鬼式地努力,也没有做甩手掌柜任凭孩子自由发展。这个“共同梦想”很现实也很实用,或许是最适合任何一个普通家庭借鉴的。

  最后,还是要说说我自己。我以前一直是个没有梦想的人,这使我很困扰。梦想这个东西,有要比没有强。与苟活相比,能做出点能够被别人认可的成绩,父母才会得到最大的安慰。毕竟,在父母眼中我们永远是他们的孩子,生活的艰难使他们不得不一直为我们牵肠挂肚,梦想的真正的意义,或许就在于此:当你站到了比平庸更高的位置,父母会为此感到骄傲,认可了你的能力,相信你可以克服掉生活的苦。

  不过,梦想,还是只有等它成真了的时候,才有意义吧?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