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西藏边关赤子(三)第1/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与学校联系、捐款,尽快使30多名小学生恢复上课/筑起了一条宽1米,长50米的河堤,被农牧民称“金珠玛米亚古都”/是政委您黏合了我们婚姻的裂痕,又还原了我的家

  1995年7月份,当他到达巴边防连检查指导工作期间,由于天气变化异常,扎达县一连数日阴雨连绵,达巴乡小学的老式土坯房,因年久失修,到处漏雨塌陷,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30多名小学生根本无法正常上课,只好听课待在家里。他得知这一情况后,非常着急,及时与连队干部查看了学校教室,并及时通报给了广大官兵,说道:“我们不能眼看着教室漏雨而误了孩子们的学习,他们可是祖国的未来,作为一名军人不能坐视不管,一定要尽快想办法解决此事。”

  “好,接下来分配一下任务,指导员你负责与学校取得联系,尽快使30多名小学生恢复上课;连长你负责召集大家捐款,用于修善教室所用。”

  在他的带头捐款、动员下,官兵们你30元、他50元,在短时间内共筹集到资金1300多元,购买下了维修教室所用的木料。并和官兵们一起打土块、垒墙壁,顾不了手上起的血泡,一如既往地干着,有的战士心里过意不去,劝道:“政委,你在边上指挥就行了,让我们来干吧!”

  “咱们一起干,人多力量大嘛!”

  就这样,他领着大伙,利用5天时间,对原来破烂不堪的教室进行了彻底维修,使其面貌焕然一新。学生们重新回到教室上课那一天,小学生们激动地喊道:“我们要有新教室了!”

  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共产党好、解放军好的美好形象。

  看着学生们激动的笑脸,杨政委和官兵们欣慰地笑了。

  1996年6月1日,杨明春去扎达县城西托林镇小学参加一年一度的慰问活动,当他询问学校教师,了解适龄学生的失学率高时,教室伤感地说道:“现在有些学生,家里很穷连学费都交不起,这里的有些学生因交不起学费,可能下半年就得失学了。”

  “我们有何办法,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流学,老师们也想过好多的办法,但还是无能无力,怎不叫人心痛。”

  杨明春听了老师的话,心里很不是滋味,当即与学校和县上有关领导商议,县委、县政府科级以上干部每人救助一名失学儿童。

  当人们一说起阿里军分区的“老抠”,人们自然就会想到扎达县人武部政委杨明春来。他无论是在平时的生活中,还是在单位建设的大项开支中,他对每一分钱的支出都是精打细算,严抓细抠。但真正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也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每当县里召开广大干部给驻地受灾群众捐款,还是救助失学儿童时,他总是第一个带头慷慨解囊,毫无吝啬,所以,人们经常说:“杨政委只是亏自己,播种爱心的人。”

  后来杨明春与学校联系资助了一个名叫尼玛的三年级学生,他每次买一些学习用品去看望小尼玛时,总是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小朋友,你们是祖国的未来,更是阿里的未来,家乡的将来就靠你们来建设了,要安心读书。至于学费的事,我们县里领导已给你们安排好了。”

  “解放军叔叔,我一定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将来长大了,也要像叔叔一样帮助别人,建设家乡。”

  杨明春听到既懂事,又好学的小尼玛那幼童的心声,心中一阵酸楚,不知是高兴还是伤感,眼里的泪都转了出来说道:“小尼玛真懂事,将来一定能成为有用之才的。”

  “我一定会的。”

  “我也相信小尼玛,一定能做得到。”杨明春抚着小尼玛的头说。

  “叔叔那我们击掌为盟好吗!”

  杨明春与小尼玛击了掌,他俩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从此,每年他都要从有限的工资中拿出200元钱捐给学校。小尼玛顺利地读完了小学。

  1995年8月份,札达县边疆多日连下暴雨,导致象泉河河水猛涨,沿河边农牧民大片大片青稞地随时都有可能被洪水淹没的危险。杨明春接到险情通知后,不顾正在发烧输液的身体和医生的劝阻,拔掉针头,即刻吹响了紧急哨。他走到队伍的前面说道:“刚接到险情通知,同志们!考验大家的时候到了,要去支援地方上的抗洪抢险,大家要发扬部队的光荣传统,绝不能让老乡的青稞冲走,大家有没有信心。”

  “有!坚决完成任务!”接着是战士们响彻云霄的吼声。

  “好!大家出发。”

  他们拿起铁锹带领官兵们迅速奔赴受灾现场。只见洪水正以每小是高兴还是伤感,眼里的泪都转了出来说道:“小尼玛真懂事,将来一定能成为有用之才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