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骑马漫游众山村(二)第2/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3小时后,一行人走得汗流浃背,两腿酸痛,实在难以支撑,瘫倒于地,动弹不得。

  我们终于来到卡芝寺!

  日巴乡书记对这一带乡亲比较熟悉,故起身去喊管家开门。不巧,管家去田间劳动未归。等他和管家到寺,已是下午8点10分。

  卡芝寺,建于一土山之半山腰,地势险要,四周土林密布。离寺150米左右的地方有一佛塔,存于窑洞中,造型美观,但由于路全毁,只能远观,不能近看。往左走约50米,还有--间房屋,为管寺人住地。

  根据其特点来看,该寺注重地势的选择,使寺庙居高凭险,具有一定的军事防御功能,这应当是当时的社会历史环境所决定。

  我们沿石梯而上,进入正殿。此殿外观很小,其实不然。进后让人大吃一惊:内有一殿一厅及数间上锁的小室,足有40多平方米。正殿主供释迦牟尼像,相传仁钦桑布大师之母去世后,他为了纪念亲娘,出资在印度请高明之师用金、银、铜三种材料混铸而成,其造型之美在当时都无法比拟。这与工匠们日夜辛劳、精雕细刻分不开。其造型出众,与别处佛像相比,显得更圆润丰满、典雅华贵。

  佛像做好后,仁钦桑布又请众多苦力准备把其运至卡芝寺,那时交通工具主要为马、牦牛等,当然难度很大,结果在搬运过程中,不小心把佛像中指碰断了,后经人们修复再装回去。现今佛像身上伤痕犹存,但已被许多善男信女敬献的哈达所遮盖。因此,只有伸手触摸才可证明此伤。正因为如此,许多国内外文献都有记载,也吸引了众多的目光来至此地寻踪赏之。

  前段时间,美国富翁托马斯先生也特来参观此寺,对其独有钟情,愿出资维修。

  正殿中有很多壁画,已熏坏,无法辨清。在东、南、北墙壁上,挂有几十幅唐卡,皆属旧品,很具观赏及研究价值。

  正殿外围墙上,均绘有壁画,其年代可能不太久远。大概与日巴村扎西曲林之壁画略同,具体情况有待于作进一步的探讨研究。

  夕阳西坠时,村里牧童赶着马匹来接我们。

  暮色降落,我们才处理完工作,到晚上10点钟才离开寺庙。由于天已黑,马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只剩一匹。由牧童小平措牵着,局长骑上,其余的人夜中步行。

  夜里没月光,漆黑一片,又不熟悉路,高一脚,低一脚,摸索着向前走。没走多远,我就摔了好几次,浑身疼痛。

  幸好,失散的几匹马未跑远,就离我们约200多米。

  “马在前面,你们就不必步行了。”小平措喊道。

  “真的,太好啦!”我们一阵欢呼。

  小平措拽住马缰绳,让大家上马。他牵着马,走在最前面,众人跟其后走着。眼前分不清东、南、西、北,模模糊糊,看见大黑物时,侧身或低头避过。

  进入红柳林,时时被柳枝勾挂着衣物,没办法,只能顺其自然。我紧闭双眼,不安地听着马的脚步声,希望早些抵达住地。可没走多长,一枝柳条横面扫来,来不及用手去抵挡,帽子被挂落干地,庆幸脸未受伤。可马哪知你的帽子落地,依然前行。我本能地将全身伏在马背上,大叫着让小平措帮忙找帽子。还好,他一会儿就找到帽子递给我……

  到了卡芝村后,我们又恰巧住在百位仙女峰下那个达娃卓玛姐姐的家,她热情地招待,看其模样,跟妹妹长得一模一样。

  乡书记单增亲自下厨,用刀切了羊肉、萝卜炒成菜,煮了米饭。大伙在这儿吃了一顿香味可口的晚饭,舒服极了。

  看一下表,已是深夜1点30分。该睡的时候了,可房里只有两个床位,单增就到别处“打游击”,搭了地铺而睡。我们的睡袋全在车内没拿来,以至老阿爸给我们找来了几件藏袍,既当垫单,又当被,才得以香甜入睡。

  次日,天刚亮,就传来隔壁达娃卓玛姐姐用酥油桶打酥油茶的声音。待我们起床后,香喷喷、热气腾腾的酥油茶,已摆上了品,很具观赏及研究价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