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骑马漫游众山村(二)第1/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日巴一日地岗巴一卡芝寺一卡芝洞窟

  似一只海螺在内酣睡的菊花化石/平锅烧煮米饭只能半生半熟/过6000一7000米的山,没什么感觉/寺庙居高凭险,具有一定的军事防御功能/卡芝寺庙里供奉着仁钦桑布从国外运回的断指佛像

  据有人介绍,日巴村山中多有化石。我们决定去碰碰运气,但在日巴村附近山脚寻过遍,均一无所获。大伙聚在一起分析情况,达成一致意见,决定从山沟往上寻找。

  这主要是由于山石经风雨日晒,自然爆开而滚落于山沟,在沟里拾捡即可。果然,在沟里行走不远,就见有许许多多的石头横卧于沟中,大的有瓷碗那么大,小的也有核桃般大,均有花纹包着,呈盘旋状,十分好看,可能为一种海底虫类化石,其上似有藻类、虫类等。

  听村中老人说,这儿还发现似蛇一样的石头,弯曲盘旋,活像真蛇一样,菜地里也可捡到,后拿给小孩玩耍而丢弃了。但在山沟中终未寻到这种石头,很是遗憾。只好将选择好的小化石,珍藏于口袋中而继续寻找。

  “人家说,这里遍地有恐龙蛋吗?怎么一个也找不到?”次珍很不高兴。

  “应核有,慢慢寻找,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安慰道。

  经短暂休息,我们又向山沟深处走去,其海拔约5000多米。果然在黑沙石中又寻到一块化石。我兴奋极了,忙用石块将小碗般的圆石砸开,只见中间有螺丝状,盘有四圈,其上横纹细而宽,似一只海螺在内酣睡。这极有可能为海螺化石。众人还在旁边仔细寻找,又找到一些,将其藏之,满载而归。

  回村后才知,赤烈局长的收获更大,他请了村里几个小孩帮忙拾捡了一大堆。我们帮忙分拣开来,择选一些精巧好看的化石。

  9月19日早晨,我们从日巴村出发。

  两点多钟,大伙又要翻越海拔6100米的善吾大山。任你如何抽鞭,坐骑就是气喘不止,只能缓慢地朝山顶走去。

  据当地人介绍,他们过此山都有头晕现象,因为山中多生有毒草,其散发的香味能麻醉人。特别是大热天,其毒性更大,有时会让人和动物皆晕死过去。因此,本地人都很胆怯,敬而远之,皆选择于冬季才走山中之路。

  但此山为去日地冈巴村的必经之路。没有办法,我们怀着无所谓的心情一直往上爬。途中,山岩众多,十分艰险,以至马都无法正常行走,我们也只好下马步行。

  我平常过6000一7000米的山,没什么感觉,可今天却头晕、岖吐、翩翩欲倒……总算平安到达一家牧民的帐篷中休息,平日那清香可口的酥油茶,今日却闻之就烦,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经休息后,我渐渐恢复了体力,局长等人总算松了一口气。

  5点多钟,我们到达日地冈巴村。

  当晚,就在村中吃晚饭。晚饭皆为用平锅烧煮的半生半熟的米饭,加之用羊肉炒白菜的一碟小菜,这一些在乡下算是丰盛的饭菜了。

  晚9点,全村男女青年穿着盛装,自发来到了我们住处。青年们跳起舞唱着歌,在乡亲们热情邀请下,我加入了他们的行列。虽然不会跳藏族舞蹈,但看着他们的舞姿及脚步摇摆,我认真地摇晃着,特别是在漂亮的桑姆姑娘的指导下,我很快进入了角色,跟着跳了起来。随后,老村长牵头跳起“弦舞”,真不愧为古代宫廷舞,姿态优美,歌声委蜿。动作幅度由慢渐快,成群结队的年轻人手拉着手,由村长起头,支书摆尾,弯弯曲曲地扭摆,非常壮观、激烈。

  接着,站于一旁不愿跳舞的姑娘们,立刻向人们敬酒,三口一杯。谁也逃不脱,随着“闪亮的酒杯高举起……”的敬酒歌,我不知喝了多少杯青稞酒。

  一看表,已是深夜3点,但姑娘小伙们兴致正浓,直至村长端来“吐巴”(一种面疙瘩加羊肉的食物),吃过饭,人们才渐渐散去。

  9月20日早上10点,我们骑马继续赶往卡芝村。

  卡芝村有座寺庙,距村约7公里,叫卡芝寺。去时多为山路,大伙咬紧牙步行前去。一会上坡,一会下坡,还要穿越大片密密麻麻的红柳林。柳树沿沟而生,枝叶繁茂,全村男女青年穿着盛装,自发来到了我们住处。青年们跳起舞唱着歌,在乡亲们热情邀请下,我加入了他们的行列。虽然不会跳藏族舞蹈,但看着他们的舞姿及脚步摇摆,我认真地摇晃着,特别是在漂亮的桑姆姑娘的指导下,我很快进入了角色,跟着跳了起来。随后,老村长牵头跳起“弦舞”,真不愧为古代宫廷舞,姿态优美,歌声委蜿。动作幅度由慢渐快,成群结队的年轻人手拉着手,由村长起头,支书摆尾,弯弯曲曲地扭摆,非常壮观、激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