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没有镇长的小镇—狮泉河(一)第2/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住在这里,就像住在鸿蒙初开的另一个星球上,似乎没有历史,也没有时间,甚至会失去……

  那时的狮泉河镇,雨量充沛。路两旁的河滩和草坝上,有绿茵茵的牧草,草丛中开放着枯黄、嫣红、紫色的野花,馨香阵阵,牧场上牛羊如彩云浮动。

  但因连年干旱,已看不到绿茵,看不到鲜花,到处是苍茫的灰褐,更听不到牧歌悠悠,羊咩牛哞了。

  狮泉河镇纬度较低,属于中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较大,单位面积所接受的辐射量多,加上海拔高度在4200米以上,大气层薄,二氧化碳含量少。空气中所含杂质和水汽少,干净清洁,透明度好,云量少,日照时间长。

  据统计,狮泉河镇年日照时数为3446小时,超过了素有“日光城”之称的拉萨市(拉萨为3021小时),与同纬度东部低地比较,年日照时数多出1500小时左右。

  同时,小镇地势高,南亚暖湿气流多受高山阻隔,本地少阴雨多晴天,太阳辐射强度大,太阳总辐射值达193千卡/平方厘米/年,远高于拉萨。在世界上仅次于埃及的首都开罗。

  如此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大大弥补了小镇海拔高、气温低的不足。在太阳能利用方面,阿里已走在全国的最前列。

  我们还应该感谢和歌颂老一辈创业者,在这荒漠上,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建立了阿里地区大本营。这里有了医院、汽车修理厂、柴油发电机房、粮库、旅游公司、群艺馆、资源开发公司……

  二

  难道阿里没有优势吗?

  阿里的优势在哪里?

  不管发达地区,或是落后地区,都有自己的优势。

  近年来,阿里已找出自已的优势,规划制订发展蓝图,增强了发展信心。一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努力发展优势的战斗开始了。

  自地委白玛才旺书记,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多吉泽仁上任以来,在短短几年中,阿里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入手,大刀阔斧地带领阿里广大干部职工,农牧民群众干了起来。首先注重城市规化建设,正如他们所说:“一个城市的建设犹如人的面貌。”短短两年中,公路两旁原有的土块房全变成二三层的楼房,办公楼也如雨后春笋般耸立起来了。土路变成水泥路面,并以很优惠的政策吸引外商。阿里顿时沸腾起来,生意人、游客、本地人交相互映,川流不息。

  你看看这些新政策新思路新规划,你就明白了。

  ——重视“科技兴阿”。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加快经济发展首先要振兴科技。只有坚定地推进科技进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主动。高度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把培养与引进相结合,造就一批高素质的科技人才,迅速提高农牧业生产的科技含量。进一步加强科普宣传工作。增强广大群众的科技意识,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根据阿里东三县为牧区、西四县为半农半牧区的特点,大力准广“种子工程”、“沃土工程”、“农机化工程”等,大力发展“两高一优”,农业、草场建设、畜种选育、乳制品等,抓好水利、草场、防抗灾基地、科学种植和养殖,提高农产品、畜产品的商品率。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多种经营。带动农牧区经济的全面发展,加强农牧民扶贫攻坚计划,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充分利用矿产、旅游、外贸、政策等优势,促进阿里经济发展,边防巩固,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工农业生产有了较大发展: 98年农牧业总产值达到12679.32万元(90年不变价)。比78年增长102.7%;粮食产量达5551.97吨,油菜籽产量达36.22吨;肉类产量达7125.81吨,比78年增长56.82%,奶类产量达4721.55吨;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1152.28元,比78年增长6.9倍;乡镇企业从无到有,总产值达2949万元;贫困人口减少到8629人,86%的农牧民群众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

  历史,即将跨入21世纪。在现实和未来面前,阿里人民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发展,不断进步。面对新情况新问题,阿里地委、行署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和制定新思路、新方法。阿里7万人民正以全新的精神面貌迎接新世纪的到来!

  固然,阿里能源紧缺,交通不便,信息堵塞,资金匮乏,环境恶劣,难以从内地招引人才。地广物博,矿产丰富。但开发起来却困难重重,尤其运输线长,加之路况极差,仅靠汽车运输。因此开采价值不大……

  来自内地的援藏干部,也各自抒发了对阿里的感怀: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条件,无法按照常规手段加以开发、发展,加剧了资源开发的难度,也就大大减低了资源的效应系数,使之难以发挥正常的功能……

  还有的谈道,由于严酷的生存条件,对人体极其不利,限制了人力资源的实用积累,也就使得区域内市场狭窄,人力资源短缺。

  也有的人谈到,发展基础过于脆弱,机制不全,使之不仅难以承受资源及发展需求的重负。且也缺乏相应的吞吐功能和代谢,各种矛盾不断滋生,形成了很大的内耗机制,又使本来就弱小的发展实力更加弱小了。

  其实,阿里拥有风能、太阳能、地热、水能,以及原子能和赖以裂变的铀等极其丰富的资源,相信在阿里的每一个人心里都很清楚。关键还是资金和技术设备、技术人才短缺。如果能解决这些问题,那么,能源的开发前景一定很乐观,而且这也是21世纪人类能源发展的方向。

  阿里这一特殊区域,在长期的封闭过程中,各族人民不仅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搏斗,而且也与导致特殊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及现象搏斗。从而创造了光辉灿烂、独树一帜的文化。积淀了丰厚的文化遗产,这也是阿里丰富的人文资源。

  阿里7万藏胞,能够生存下来,能够在这片土地上劳作和繁衍。这说明这儿还是具有希望、具有生存的条件,无人区变成了有人区。同时也说明历史在不断进步。

  阿里的每个人也是能源,是喷发能源的人。7万人民群众(包括援藏干部)每时每刻都在奋斗、奉献,这本身就是巨大的能源。而且阿里人口少,增长基数小,人均值大,这也是一大优势。

  现今阿里人民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更新观念,解放思想,振兴阿里,改变阿里,已成共识。决心让阿里从国家的包袱中变成国家的财富!

  阿里人民,在发展建设过程中,逐渐总结出了六大自身发展优势:

  ——区域优势。阿里有1160公里的边境线,57处传统的边民通道。普兰和什布奇已成为我国对尼泊尔、印度的开放口岸。新疆等邻地的大门进一步向阿里敞开。欧亚大陆也为阿里进入独联体、中亚市场提供了方便。中央早就提出“以樟木、普兰口岸为窗口,以边境为开放带,逐步进入邻近国家和地区的市场。”阿里已逐渐成为我国加快改革、扩大开放的有利地位。

  ——畜牧业优势。阿里地区拥有草场总面积3.22亿亩,可利用草地2.6亿亩。草场以高原宽谷草场、高山草甸草场和山地荒漠草场为主。

  高原宽谷草场是阿里最重要的牧场,占全部牧场的56.5%。牧草以紫花针茅为主,占草地面积的50%-90%。其次有沙生针茅、羽柱针茅、羊茅及蒿属小半灌木等。植被较稀疏,覆盖度一般为30%-50%,亩产鲜草50斤左右。草质较好,同新疆、内蒙古温带草原相比,具有蛋白质和无氮浸出物含量高的营养特点,最适宜放牧藏绵羊。

  高山草甸草场是质量最好的草场,占全部牧场的17.3%。牧草主要由矮蒿草、小篙草、毛状叶蒿草组成,植被覆盖度70%-90%,其中以矮蒿草最为重要,约占草场面积的90%左右,矮蒿草植株一般高仅2-3厘米,不宜割草储存,但适应性

  好、营养价值高,亩产鲜草100到200斤。冬春风雪大,不宜放牧,是牦牛理想的夏季牧扬。

  草场主要分布在阿里北部,占全部草场的11%,牧草以驼绒藜及阿加蒿为主,植被覆盖度30%,每亩产草量50斤左右。垫状驼绒藜的小叶,羊和牦牛喜食,可用作夏秋牧场。

  阿里的高山植物丰富多彩。这为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最基本的资源。虽然草场产量低,但牧草品种优良,天然草场载畜量为350万个绵羊单位,可进一步发展的潜力在30%左右。

  这些牧草比较低矮,见不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但这些牧草的营养成分出乎意料的好,具有“三高一低”的特色。即蛋白质高、脂肪高、无氮浸出物高,纤维低。当地牧民说:“高原牧草小,牲口舔舔能长膘。”

  阿里是西藏的高寒地区,畜牧业是阿里的经济支柱,以牦牛、绵羊、山羊为主。这三种牲畜共占阿里牲畜总头数的90%以上,其它牲畜较少。

  牦牛,又叫猪场牛、马尾牛,是高原特有畜种。阿里的牦牛占牲畜总头数的4.4%。牦牛的肉、奶可以食用;牛皮可制革;牛尾可作生活用品或装饰品;牛粪作燃料和肥料;牛骨头作骨胶……有驮运、骑乘、耕地等作用,被誉为“高原之舟”。

  绵羊,属高原型藏绵羊,数量最多,占牲畜总头数的61.2%,一般屠宰肉重30-40斤。母羊产羔两个月断奶后,还可产奶3-4个月左右,日产羊奶0.3斤,含脂率10%-411%,年产酥油2-3斤。有些牧区还把绵羊作驮羊,每只驮15-20斤,日行15-20公里。其毛质较好,为编织长毛绒和地毯的上等原料。

  山羊,占阿里牲畜总头数的33.5%。具有绒毛、乳、肉、皮等综合利用价值。一般每只山羊产毛、绒1斤。产乳期3-4个月,日挤奶量0.3-0.6斤。产乳旺季日产奶可达1.5斤,含脂率4%左右,一年产酥油3-4斤。屠宰肉重15-40斤。

  阿里草场面积占全西藏的25.9 %,仅次于那曲地区。阿里畜牧业随着加强草料生产基地建设,改善经营管理,会大幅度提高增长效率,阿里的畜牧业也会更加发达。

  1998年,在阿里地委白玛才旺书记、行署多吉泽仁专员的领导下,在地委、行署工作会上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农牧业调整的决定》。《决定》深入人心,切合阿里实际,深得自治区领导的支持与关注。为此,还专门听取了该项目汇报,派以工作巡视组来阿调研。阿里地委、行署还多次研究,根据阿里农业、牧业占主导位置,90%以上是农牧民群众的自然定位。在《决定》的基础上又提出如下思路。真正造福于阿里人民:1、加大科技含量、推广新品种、扩大种植面积、改良土壤、调整土壤性质、加大水利设施建设力度、提高粮食单产质量,实现粮食2/3自给;2、结合阿里东三县为牧区、西四县为半农半牧区的特点,及抵御风、雪、旱等自然灾害能力弱的情况,实行农业区中有牧业、牧区中有农业相互补。迁移贫穷区域的牧民到农业区放牧、种田;3、调整种植放牧结构,种菜与种粮相结合,兄弟、姐妹相协作,一家放牧,一家种庄稼,使其合理配置,既不误农,又不误田,双丰收;4、提高机械化程度,进行耕种农田。配齐科技农业副县长、牧业副县长及科技副乡长;5、进一步解决当前农牧民群众的粮食问题,干部职工的吃菜、住房、小孩就业难的问题。

  ——矿业产品  也有的人谈到,发展基础过于脆弱,机制不全,使之不仅难以承受资源及发展需求的重负。且也缺乏相应的吞吐功能和代谢,各种矛盾不断滋生,形成了很大的内耗机制,又使本来就弱小的发展实力更加弱小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