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樊若水——南唐国君李煜的掘墓人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一个大胆的念头在樊若水心中产生。北宋军队想要跨过长江,就必须用浮桥。这个方法,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问题是长江风高浪急,以当时的生产力想要搭建一个足以跨过长江的浮桥,实在是太难了。

  樊若水在长江考察了一番,发现了一个叫做采石矶的地方。采石矶又叫牛渚矶,它与岳阳城陵矶、南京燕子矶并称“长江三矶”。所谓矶,其实就是水边突出的岩石或者石滩。

  长江边上的这些石矶,突兀江中,绝壁凌空,因为地势险要,扼守大江水道要冲,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长江在采石矶附近,变成了从南到北的流向,这个地方的江面,要比下游江面窄很多,所以,更加方便架设浮桥。

  而且,宋军只要到达采石矶,就能够直接威胁到南唐的都城。

  樊若水下定了决心,要在这个地方搭建浮桥,接下来就是具体的实施环节了。

  石矶山附近有一座千年古刹,叫广济教寺。

  樊若水装成了和尚,进了广济教寺。樊若水这个和尚,不念经,不化缘,反而经常到长江边上溜达,一来二去也就和长江边上的士兵混熟了。他还时不时坐着小船,到江中钓鱼,与此同时还将石头吊进江中,测量长江的具体数据。

  有了数据,就可以动工了。他向寺庙捐了一笔钱,用来在采石矶附近建造佛塔,美其名曰保佑过往船只的安全。寺庙主持当然是全力支持,带着一大帮和尚一起修建佛塔。

  樊若水此举,是为了将佛塔作为浮桥的固定柱,而此时,寺庙里面的和尚还为了这件事而欢呼不已。

  做好了一切准备,樊若水也就不藏着噎着了,大半夜不辞而别,逃到了北宋都城汴梁,献上“江南可取,请造浮梁以济师”的平南之策,并且呈上他亲手绘制的《横江图说》。你看,读书人就是不一样,连间谍材料的名字都起得如此高雅。

  赵匡胤听说了这件事情,立刻接见樊若水,一看到他呈上来的文件,心里大喜,这简直就是天赐良机!自己刚打瞌睡,就有人来送枕头啊!

  樊若水在南唐没有得到的,北宋都给了他。赵匡胤先让樊若水参加科举考试,随后还让樊若水担任军事推官。樊若水一直以来梦想得到的权力和金钱,北宋都给了他,自己更是准备为北宋效犬马之劳,

  樊若水带着宋军攻下了沿江的几个城镇,包括池州、芜湖等,最终在长江枯水的季节完成了浮桥的最终建造,“三日而成,不差尺寸”。

  没有了长江这个天然屏障,南唐军队简直不堪一击。宋军一路打到金陵城下,几个月后后主李煜投降,南唐也正式灭亡。

  就这样,樊若水用自己的祖国的命运,换来了自己的光明前途。公元976年,赵匡胤离开了人世,而在狱中软禁的南唐后主李煜,也被毒酒断送生命。

  李煜的诗词之所以都带着些许悲伤,就是因为他这一生实在是悲惨,无力治理南唐不说,自己的国家还被一个叛徒断送了前途。

  樊若水这样的叛徒,当然不会一帆风顺。如果连这样的叛徒都善始善终,那么世界上就真的没有什么真理了。十多年后,樊若水迎来了他生命的节点。

  这一年王小波、李顺起义,迅速攻占了几个大城市。北宋的军队也没有抵抗的决心,都做鸟兽状散。作为西川转运使的五十多岁的樊若水,不但没有组织像样的平叛,反而跑的很卖力,堪比马拉松选手。

  此时执政的宋太宗得知这个南唐的叛徒竟然逃跑了,气不打一处来,给他来了个警告。没想到樊若水如此敏感,他以为宋太宗要杀了自己,最后因为受不了惊吓,死了。

  反正也是,樊若水作为叛徒,自然是非常敏感,自己背叛了祖国,即便北宋给了他官职和金钱,也弥补不了他心中的那块空缺。当然,北宋自然也不会特别看重这个背叛了自己祖国的人,因为他背叛了南唐,就有可能背叛北宋。

  但是不得不说,樊若水凭借自己的力量,帮助北宋跨过长江灭了南唐,也算是有点本事,只不过这点本事没有用到正路上,要是樊若水在文章上多下点功夫,通过科举考试当个小官,兴许就不会背叛南唐,北宋也就不会灭了南唐,历史也要被再次改写了。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