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一群庶人引发的共和元年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这群人的数量到底是多少,没有任何一部史料上有详细的记载。但是,按照我们今天的标准来看待当时的事情,没有几万人是干不出来这件大事的。

  这群人身份都是清一色的平民。当然,其中可能还掺杂着极少数的商人、匠人等,除此之外,都是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农民的数量不是一个小数字,但是,这诺大的世界,却没有一寸土地是属于他们的。

  这世界上的任何一寸土地,似乎都写上了王公贵族的名字,土地,山川,河流,森林,似乎都在诉说着自己属于各级贵族,而不属于农民。贵族们一生无需耕种,但是这世界上的所有东西,都属于他们。

  贵族们向佃户们征收赋税和力役。所谓的赋税非常好理解,既然土地不属于农民,但是农民又想要种地活命,就必须向土地的所有者提供租金,而农民自身得以种植一部分的土地,用来维持生活。但是,土地的所有者只管收税,他们是不管实际的收成的。如果遇上风调雨顺还好,一年到头来农民可能还会剩一些粮食,如果遇上大灾之年,田里就可能颗粒无收。不论如何,租金都是要交的,农民要活下去,就只能选择种田。至于收成只能看天命,毕竟农民自己也要遵守规则,这规则看起来合理,实际上最苦的,还是农民自己。

  当时的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于是政府所幸就把土地分成方块,便于管理和种植。因为土地的形状就和“井”字相似,所以这种制度也叫作“井田制”。

  其实,周王朝的“周”字,指的就是农田,而且是界限分明的农田。“田”字的四个方格里,各有一个点,表示界划分明的农田,那个点,就代表田里,种满了庄稼。后来又在下面加一个口字儿,表示国家政令之所出。最后,经过不断地衍化,“周”字,才形成了今天的这个样子。

  在这种井田制度下,庶民们除了缴纳赋税外,还要为贵族们做一些其他的体力活,而且得不到任何的报酬,这种另类的压迫,叫做力役。

  比如,国家要修建一些大型的工程,类似运河、道路等,就需要庶民们来劳动,换句话说,你给我免费做劳力,而最后的功劳都是我的。面对这种情况,庶民们却只有做的份,没有反抗的份。

  久而久之,这些贵族们就发现,为了让庶民们参加更多的劳动,索性就增加了很多的力役,名目繁多。即便是这样,这些普通的百姓依然不会反抗,因为一旦离开这片土地,他们只有饿死的份。他们一生都要依靠那些从贵族手中租来的土地上,纵使力役名目繁多,贵族们拼命压榨,他们也不会反抗。

  他们为了自己的家人,为了自己的生命,只能选择忍辱负重,他们的忍耐底线已经低到令人发指的程度,他们已经不再是某种意义上的人了,而是贵族们的工具,用来邀功的工具。即便是这样,这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庶民们,还是无法平安地度过自己的一生,一旦惹到贵族,可能自己的家族都难逃厄运。遇上重大的事情,这些免费的劳动力会沦为牺牲品。总之一句话,平民百姓,不再是平民百姓,而是没有感情,没有人权的工具。

  但是,即便是底线再低,也是有限度的。如果百姓实在是活不下去了,即便是给贵族们免费打工,把自己给贵族们当牛做马都无法活下去的时候,他们自然会反抗。

  西周中期,也就是周厉王时期,周王朝经常动用武力,希望通过这种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威严,扬我国威。但是,不论在哪个年代,只要动用武力,就会劳神伤财。一个小小的军事行动,可能需要花费大量的资源。

  周王朝看似富裕,但是遇到这种事情,还是要向百姓要钱。可是,这群社会底层的百姓们光是活下去就很困难了,一年下来如果能够饿不死就已经是万幸了,哪里来的多余的钱来供周王朝剥削?所以说百姓不是说不拿钱,毕竟面对暴政,百姓宁愿用钱财消灾,可是他们实在是囊中羞涩,拿不出一分钱。

  显然周厉王不这么想。他继续向百姓征收钱财,继续着他的暴政,在荣夷公的教唆下,周厉王竟然还出台了一个所谓的专利法。而这法律的核心思想也很简单粗暴,那就是天下的资源都是周王朝的,只要百姓使用自然资源,都必须向周王朝交税。

  换句话说,百姓眼中所能见到的一切,飞禽走兽,山川河流,都是周王朝的,只要百姓想要使用,就必须先交税。

  百姓想要去捕猎,想要去砍柴,想要去种田,只要你能想到的人类活动,都必须要向周王朝交税。而百姓唯一能做的免费的事情,可能就是喝西北风了。甚至连呼吸的时候都要想一想是不是要先交税,不对,有限制的呼吸已经不叫呼吸了,那叫喘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