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危机四伏第1/1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东汉末年,内忧外患。

  首先,位于西面的羌族反叛不断,屡屡侵扰边境。

  东汉朝廷对羌族没有一套稳定政策,官员贪腐严重,导致政策暴虐,招致了羌族的极大仇恨。因此羌族反叛东汉政府的斗争是连绵不断、此起彼伏。

  而东汉政府为了镇压羌族,十多年来军费花了上百个亿,但不见成效。

  原来这些军费大部分被将领们给截留了下来。从上级到下级,雁过拔毛,层层剥削,到了士卒阶层,几乎难以温饱。

  所以在与羌族战斗中,往往败多胜少。

  将领们为了能够获得晋升机会,用军费换取金银财宝,贿赂皇帝左右,周而复始,形成恶性循环。

  在北边,自从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扫平了匈奴之后,这些地盘就被鲜卑人占据,他们成为了高原新主人。

  鲜卑人也是屡屡犯边,大有逐鹿中原的意图。

  东边自顺帝时就有匪患发生,其中扬州、徐州最为严重。

  南边有日南的部落,也对东汉不友善,虎视眈眈。

  也就是说,东汉朝廷是东西南北都有隐患。

  有时候两三面同时发生犯边侵扰,搞得朝廷是手忙脚乱、疲于应付。

  在外事战争的需求下,百姓徭役兵役繁重,再加上官员贪腐日益严重,赋税频增,本就生活困苦的百姓又加重了负担。

  东汉当时贫富分化极为严重,社会结构是严重的金字塔形。

  地主豪强,有些家中姬妾成群;有些家中养的食客达三四百人。

  尤其是那些身居要职的达官显宦,他们利用手中权力获得的财物,非常惊人。

  举个例子,在灵帝的时候,有一个长安县令,犯一些事被查处,结果查出住所藏有上千万两,而他的“靠山”就是在朝中当中常侍的爹。

  一个小小的县令,还有地方官、地主豪强,捞的钱十辈子都花不完,他们不但生活豪奢,还广占土地。

  社会的财富总是有限的,太多的财富集中到了少数人的手中,剩下的就只能喝西北风。

  东汉末年,面对上层阶级的盘剥,老百姓食不果腹,衣不遮体,为了生存,就发生了很多人伦惨剧。

  元嘉元年,公元151年夏,京师旱灾,郊区发生人吃人的事件。

  到了永寿元年2月,济州发生人吃人事件。

  灵帝建宁三年正月,河南发生夫妻之间互相吃事件。如果怀孕,生的孩子也要杀掉,因为根本就养不起。

  这种情况,就如同社会的基尼系数破了表,3%的人占了97%的财富。

  用今天的话来形容,就是权贵们身家数亿,一个基层科长,都能贪污几千万,弄个几十套房,手里戴十几块名表。老百姓是买不起房、上不起学、住不起院。

  所以压迫越重,反抗越激烈。老百姓也是人,也需要衣食住行,得不到满足,老百姓日子过不下去的时候,就会揭竿而起,弄口饭吃。

  在桓帝至灵帝这段时期,百姓们为了生存,就爆发过很多次起义,甚至还有人自称为“阳明皇帝”;有些地方的少数民族也在反抗,参与到起义队伍里来;更狗血的是,连派去镇压的士卒都参加了起义,跟当年的陈胜、吴广有得一拼。

  这些起义虽然都被政府军和豪强大族的私人武装力量联合镇压了下去,但是随后却爆发了规模更为庞大的起义—黄巾起义。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