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太平兴起第1/1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说起黄巾起义,不得不说太平道,而说起太平道,又不得不说起太平经。

  早年道教一位道人写了一本叫《太平清领书》的书,俗称为太平经。该书相传为道长于吉所著。

  太平经内容类似于现在教会的书籍,说白了就是洗脑的。你还别说,偏偏有狂热的道人,参悟了其中的“奥妙”,把太平经当作启蒙思想,甚至有些道观把它当作镇观之宝。

  由于书中涉及长生不老与帝王统御之术,在桓帝时期,就有人把太平经献给朝廷,但朝中官员表示书中内容太过于“忽悠人”,把它归为教义对世道的另一种看法。

  到了灵帝时期,又有人再次把太平经献上来。灵帝看都懒得看,在听完宦官们对该书的叙述后,直接将其归为“妖书”。

  但是朝廷不在乎太平经,民间老百姓可在乎的很。

  上一章讲到由于朝廷压榨百姓,对百姓生死漠不关心,而太平经的出现,填补了这一空白,老百姓在精神上得到了慰藉,获得了一丝温暖。

  起初太平经只是在道观之间传颂,久而久之,就传到了民间。

  钜鹿人张角得到此书之后,将其发扬光大。

  首先,张角把黄老之道融入太平经,收罗信奉的弟子在京师传道。

  其次,张角在传道的过程中,还给老百姓“治病”。

  怎么个治病法呢?

  就是准备一碗清水,用黄纸写一道符,然后边念咒语,边烧符,让病人跪下,质问病人说你犯了什么错?是贪污了,还是包二奶了,或是滥用权力了?

  待符烧为灰烬掉入碗中,这就是所谓的“符水”。

  最后病人喝下符水。得病浅的人,其实本来也没什么事,喝这个水只是一种心理暗示,没多久病人自动好了,张角说这个人是真心信道,所以病就好了;得病重的人喝这玩意没用,张角就说你心不诚,所以治不好。

  这样一来,谁也不敢怀疑张大仙说的话,信奉者是越来越多,大家就把他敬作神明。

  张角用“治病”的手段传播太平道,这种半公开的传教活动,在群众当中得到很大的反响。

  老百姓需要一种心理寄托,需要一种人文关怀,你朝廷不管我,总得有人关心我的生老病死。现在张大仙来关心我们,所以贫民百姓纷纷投奔归附。

  张角又在各地设立了分会,派弟子传播四方,不断宣传,十余年间信众多达数十万,信徒非常狂热。

  狂热到什么程度?有人卖掉自己的家产,投奔张角;有的人跟亲朋好友借钱也要去;还有的人一路要饭去。

  最夸张的是,有人还没见着张角,就死在了路上,据说就这么死的人得有好几万人。

  一些郡县官员不了解张角的真实意图,反而表彰张角说他教民向善,为百姓所拥戴。

  朝中有人看到了张角的野心,太尉杨赐就为这件事专门给灵帝上书,建议先将其孤立,再对太平道进行打击。

  但是因为当时宦官专权,朝廷内部忙于争权夺利,没有人顾及到正在迅速发展的太平道,压根就没有人正眼看待,拿它当回事。

  张角趁着朝廷无暇顾及的大好时机,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反朝廷的准备活动。

  早在此之前,他派最信任的弟子八人,分赴各地,以传道为名,组织群众进行起义准备。

  十余年间,数十万自青、徐、幽、冀、荆、扬、兖、豫,这八州的信徒,张角按地区编为三十六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设置各地首领统管,并制订了类似军事的制度。

  这样一来,太平道就成为一支有军事组织的武装力量,为后来黄巾起义创造了条件。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