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 高平之变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断词报到朝廷,先至大将军府。曹爽又收到纫县令私书,即偏向清河郡,下达文书驳孙礼断词道:“古之地图不足为凭,应检验其虚实异同。”孙礼看罢文书大怒,即上疏据理力陈道:“微臣身为冀州牧,敬奉圣朝明图,以别二郡地界,确以王翁河为限。纫县却以马丹候为凭,偏说以鸣犊河为界,以伪讼惑乱朝廷。臣闻众口铄金则不辨真假,浮石沉木则是非颠倒;三人成虎,流言可耸动视听;慈母掷梭,传闻可动摇始念。今平原、清河争界八年,之所以速决者,正因有书图可考,以证疑误也。平原在两河之间,沿河东上游,其间有爵畔;爵畔在高唐西南,而二郡所争之地却在高唐西北,相距二十余里,实令人哭笑不得。臣据爵畔及地图断明而奏,而纫县却拒不接受诏令,何也?此谓臣弱不能胜,则有何脸面居位食禄,而不理政事哉!”于是发出奏疏,立即束带穿履,驾车以待解职诏旨。

  曹爽看到孙礼奏章,以其利词攻击朝廷,因而劾奏怨谤重臣之罪,判孙礼受结刑五年,闲置家中。朝中多臣为孙礼进言,于是又任孙礼为城门校尉。当时匈奴王刘靖势力渐强,鲜卑族又屡犯边境,晋北震动,朝廷不安。魏主曹芳即诏封孙礼为并州刺史,加振武将军,持节,兼护匈奴中郎将。孙礼受命,往见司马懿辞行,面露忿色,不发一言。司马懿见状便问:“公今为并州刺史,是朝廷封疆大吏矣,尚为当年分界一事而怒耶?”

  孙礼哭笑不得答道:“太傅怎会如此说我!某虽无才少德,但又怎会在意此官位得失之事,以及陈年旧怨?某所以来辞公者,谓明公能仿效伊尹、吕望行迹,匡辅魏室;则上既可报明帝托付,下可建立万世功勋也。今朝中豺狼当道,致社稷不稳天下纷乱,此乃某之郁愤不悦之因也!”说罢触动心事,禁不住竟至涕泣横流。司马懿见其情状绝非作伪,亦非曹爽令其前来试探,于是离座逊谢,与之坦诚共谋,设酒款待使去——遂有今日密书到来。

  闲话叙罢,书归前文。司马懿父子得了孙礼外援,又请蒋济到府,密议已定,只等曹爽出京机会。嘉平元年正月,为庆祝新年,曹爽请魏主曹芳谒高平陵,祭祀先帝。大小官僚,皆随驾出城。曹爽引其弟中领军曹羲、武卫将军曹训并心腹何晏等,率御林军护驾前往汝阳县。正行之间,忽见司农桓范叩首于马前谏道:“主公总典禁兵,不宜兄弟皆出。倘城中有变,如之奈何?”曹爽以鞭指而叱之曰:“谁敢为变!再勿乱言!”纵马而去,不理忠言劝谏,桓范痛哭回府。当日,司马懿闻报曹爽出城,心中大喜,即起旧日手下破敌家将数百人,引二子上马,先到省中,令司徒高柔假节钺行大将军事,先据住曹爽大营;又令太仆王观行中领军事,占据曹羲军营。二人与司马懿早有勾结,自然一说就通,照计而行。司马懿又引旧日部下,入后宫来奏郭太后,言曹爽背先帝托孤之恩,奸邪乱国,其罪当废。

  郭太后大惊道:“今天子在外,如之奈何?”司马懿奏道:“臣有奏天子之表,诛奸臣之计。太后勿忧。”太后惧怕,只得从之。司马懿当场讨了太后懿旨,即率众官出宫,令长子司马师为中护军,率兵屯司马门,控制京都。司马懿于是列阵,经过曹爽府门之前,曹爽部将严世登楼,引弩欲射司马懿。参军孙谦乃并州刺史孙礼族弟,见状急扯其臂,谏阻道:“将军不可妄动!太傅与大将军同为托孤重臣,统兵列阵宜固其职守所在也。事情真相还不可知,岂可射杀朝廷三公?此灭族之罪也。”严世不理,三次想要发箭,三次被孙谦所止,手按严世之肘,使之不能射出。正争执之间,司马懿军队已从府前驰过。

  大司农桓范见司马懿果然举兵造反,急携大将军印信符节,趁乱出城去投曹爽。待司马师知之,已追赶不及,遂报与父亲司马懿。蒋济在旁闻听此信,忧心如焚道:“智囊往矣,我等皆死无噍类也。”司马懿笑道:“太尉休慌。桓范智则智矣,奈驽马恋栈豆,曹爽必不能用其计也。”此时司徒高柔使人来报,已接管曹爽在京军营。司马懿大喜,亲至大营谓高柔道:“安汉大功,今君其为周勃矣。”太仆王观亦使人来报,已持太后懿旨,统摄曹羲军营,诸将并无反抗。见京都已定,司马懿自率太尉蒋济等留京众官,勒兵出都以迎天子,驻兵于洛水浮桥。又亲写奏章,向皇帝陈述曹爽诸般欺君误国之罪,使人送去高平陵。

  曹爽此番出城,明借祭陵为由,其实欲行游猎遣兴之举也。与天之计。太后勿忧。”太后惧怕,只得从之。司马懿当场讨了太后懿旨,即率众官出宫,令长子司马师为中护军,率兵屯司马门,控制京都。司马懿于是列阵,经过曹爽府门之前,曹爽部将严世登楼,引弩欲射司马懿。参军孙谦乃并州刺史孙礼族弟,见状急扯其臂,谏阻道:“将军不可妄动!太傅与大将军同为托孤重臣,统兵列阵宜固其职守所在也。事情真相还不可知,岂可射杀朝廷三公?此灭族之罪也。”严世不理,三次想要发箭,三次被孙谦所止,手按严世之肘,使之不能射出。正争执之间,司马懿军队已从府前驰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