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怀愈和他道德讲坛的那些事第1/1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说起道德讲坛的事儿,那还得从朱怀愈担任宁德市闽学和传统文化研究会会长说起,2005年,他从宁德市人社局领导岗位退休了。那一阵儿,社会经济发展迅猛,闽东的传统文化也如春天里小草,从泥土里伸出一片片绿色的嫩叶。朱怀愈触摸到闽东大地这传统文化春天的气息,与几个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发起成立了宁德市闽学和传统文化研究会,在市社科联领导的支持下,朱怀愈当选为会长。于是乎,传统文化研究会的工作闽东大地风声水起,道德讲坛的坯胎也在这里孕育。

  闽东,这个在福建省东北部山和海相会的地方,或许是地理位置重要,或许借助了霍童洞天福地之光,经历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长流,积淀许多优秀的文化瑰宝:朱熹讲学足迹还那么鲜亮,古田县杉洋蓝田书院的上空,还回荡着他讲学的声音;支提山清脆的钟声,久久地回响在山林间大海上。最闪耀闽东大地光芒是闽东苏区,这个当时全国八大苏区之一,革命家叶飞、曾志和闽东革命先烈马立峰等人,曾在这里燃烧起闽东革命的烽火,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这些宝贵的红色文化,丰富的精神财富,为闽学和传统文化的研究会开展工作提供了丰厚的基础。在朱怀愈带领下,传统文化学术研究工作枝繁叶茂,硕果累累,道德讲坛也在这里诞生,社会主义高尚的道德传播之声,在机关、在学校、在乡村的祠堂中响起。

  学术研究成果结满了枝头

  20世纪三十年代大革命时期,闽东是全国八大苏区之一,研究会把红色文化研究作为工作的主旋律,由朱怀愈带头,提出闽东红色文化研究的课题,组织人员分头收集闽东革命史方面的资料。如闽东红军独立师,这支赫赫有名的队伍,后来北上抗日,成为新四军的一支主力,京剧《沙家浜》里原型就来源于闽东红军独立师。为了真实准确地掌握闽东红军独立师资料,组织人员走进蕉城区、屏南县、福安市、寿宁县、还有周边的罗源县,足迹遍及当年闽东红军独立师训练、宿营、战斗、北上抗日出发地。朱怀愈撰写的闽东红军独立师等研究文章,闽东日报以整个版面刊登,获得领导和社会好评。建党90周年时,朱怀愈撰写《论闽东红土地文化和闽东苏区精神》论文,在市委宣传部举办的纪念建党90周年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奖。他撰的其它方面内容的3篇论文,也被市社科联等评为优秀论文奖。几年来,共发表各种学术论文30篇,近30万字。2008年底,是闽东红军独立师北上抗日70周年和成立75周年的纪念日子,宁德市委举办了一系列重大的纪念活动,闽学和传统文化研究会参与了歌咏晚会、电影周等纪念活动,得到市领导的好评。

  道德讲坛引人走进道德世界

  经济和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道德世界也经历剧痛的变革。站在道德十字路口的人们,其实大多数人守规守矩等绿灯通行,走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大道。但也有人不顾他人利益,只为自己私利,就敢闯红灯,走进人生和社会的误区,接受道德或法律的处罚。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呼唤社会良好的道德。朱怀愈和他的道德讲坛开始走进人们的道德世界。在小小的讲台上,他给那些曾经闯了道德红灯,如今还在监狱里服刑人员上课,宣讲中国传统儒家的思想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帮助扫除他们心灵上的灰尘,端正他们道德路口上的红绿灯的观念;朱怀愈携带他的道德讲坛走进了机关、学校、企业、街道、乡村祠堂,为成千上万的公务员、学生、工人和农民朋友,传播了社会主义高尚的道德情操,传播着文明和优秀的传统儒家思想,让讲道德有理想成为人们向往如今生活的主基调。此外,他还组织开展了母婴教育活动,保护妇女儿童的利益,还把教育活动的内容编写成教材发给人们学习。

  乡村的祠堂文化闪金光

  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农民富裕了,日子过的滋润时候,他们重视祖祖辈辈留下的祠堂建设,把祖训、家训等作为培养家族后辈,激发后辈立志向上、为祖宗为家族争光的典范。祠堂文化悄悄地在农村兴旺起来,朱怀愈带领一些人员,深入到农村调查研究,写出祠堂文化建设的文章,在报刊杂志上发表,对农村祠堂文化建设提出建议。一些祠堂的族人看到文章后,为了推动家族祠堂文化建设,积极邀请研究会指导,对祠堂文化建设提升了档次。全市有40多家祠堂被有关部门评为“优秀祠堂”,推动了农村祠堂文化沿着社会主义文明道路健康发展。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