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湖村的红色记忆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解放后,王家湖村人民翻身做主人。他们不居功,不索取,没有向组织上提过任何要求,在家乡里开荒种田,饲养鸡鸭,种植橧树,开山筑路,融入社会主义大家庭,过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农耕生活。有的人甚至还蒙受不白之冤,也毫无怨言。例如,早年参加革命的蔡金源文革期间被打成“四类分子”,挨批挨斗,连手工社一份工作也被剥夺了,他坚信党的光明,默默地在家乡种田种菜,上世纪80年代才平反昭雪,恢复了待遇,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他书写完了革命的一生。负责中共罗源县委和闽东游击给养的蔡桃亨、蔡祥亨两位革命老人,解放后也在家里参加生产劳动,不过农闲时,他俩会到附近村庄收购一些橧油,或者羊等送到福州城里去卖。赚的钱用来培养子女读书。蔡桃亨自己生活十分节省,却无偿地接济周边村庄贫穷人家大量钱和粮食,至今还成为美谈。上世纪70 年代,两人平平淡淡走完人生道路。虽然他们是农民,但身上体现出革命者本色。

  这一件件大大小小的红色故事,王家湖村人深刻在脑海里,每当向外人讲起这些往事时如数家珍,心中充满无尽豪情。革命旧址的蔡家油坊也得到政府拨款修复,被罗源县人民政府列为“重点革命遗(旧)址保护单位”和县委立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吸引许多人前来瞻仰。

  如今,王家湖绿水青山,碧树翠竹,田畴禾苗,一片春意盎然。王家湖人,不忘初心,继承革命传统,保持红色基因,正朝着脱贫致富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道路上迅跑。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