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车祸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又是一年春运潮。

  山间的浓雾,像沾稠的黑汁泼洒在空中。盘山公路上,市支铁路办的小车慢慢地爬行。司机睁大眼睛,竭力想看清楚路面;但车内外温差太大,车窗玻璃上一会儿就变得湿乎乎地,遮挡着住视线,让本来就看不清的道路,更加模糊。坐在副驾上的覃如曜,不得不拿出一条毛巾,配合司机,隔一会儿就擦拭一下车窗玻璃。

  到中午,雾气才慢慢散开,大伙儿才松了一口气。覃如曜对冉成之道:“打工回来的人真不少,今天上午,我就看到七八辆大客车。我记得你们县里去年就翻了一辆,死了四十多个人。”

  “三十一人。”冉成之回答道。

  “如果铁路修成了,这种事就不会发生。”覃如曜感慨道。

  上次去北京时,发改委差点完成了整个铁路的审批,不料因为铁道部和交通部为跨江大桥的问题没有说好,审批的事没有落实。好在,现在另一个大佬——财政部坐不住了。

  重沙铁路的预算资金里有10亿美元来自亚行贷款,如果年前重沙铁路的可行性报告没有通过,亚行这笔钱就拿不到手,虽然这笔钱只占整个预算的十分之一,可是亚行一直大力支持中国的铁路建设,中国已经利用亚行贷款建成6000多公里的铁路。如果这笔贷款没有落实,今后是否还能争取到亚行的支持就很难说,财政部当然不愿意放弃。

  有财政部在背后协调,覃如曜喜出望外,立即喊上冉成之又赶赴北京。

  翻过墨达山,就出车罗市。墨达山,一点不比钟灵山小。半山腰,屹立着一块巨石,石中央有半圆形的孔,形如月亮,这块巨石因此被称作月亮岩。冉成之想起,过去读书时多次经过墨达山,每次从省城回来,一到墨达山,大伙儿都特别兴奋,感觉离家更近了。

  绕过月亮石,是一段急下坡,正准备回答覃如曜问题的冉成之,突然感觉被一股大力掀起,脑袋“咚”的一声撞到车顶,差点被撞晕过去,他发现他的身体已经扭曲成不正常的状态。

  “翻车了!”冉成之一缓过神来,害怕得冷汗直冒,他想喊叫,却一句话说不出。

  一会儿后,前排副驾的覃如曜,喊了一声:“老冉,你没有问题吧?”冉成之颤抖着回答道:“还好。”他摸了摸头,头上撞了一个洞,血流不止。覃如曜又道:“我的手好像摔伤了,使不上力。”

  幸好司机并无大碍,只是吓得直哆嗦,他勉强打开车门,将覃如曜和冉成之一一从车中拉出。冉成之从车中出来,看到小车侧躺在路边的一条沟中——这段路坡度大,下坡车辆的刹车水滴落在路上,凝成冰块,又溜又滑,司机一不留神,车子失控,滑到沟里了。

  冉成之再看覃如曜,右手垂在一边,关节错榫。覃如曜让司机托着手臂,自己左手用力一掰,只听到“咔嚓”一声,骨头被他强行掰回位。

  冉成之找到一辆车,到山下的医院进行了手术,缝了七八针,脑袋包得像一个馒头。

  第二天,覃如曜让冉成之回家养伤,自己带着市支铁办的另位一名工作人员搭乘便车去省城,再乘坐火车去北京。亚行官员已经到京,财政部只好一边稳住亚行的官员,一边出面协调交通部和铁路部,最终交通部做出让步,放弃跨江大桥修建期的补偿要求。

  覃如曜守在交通部,通过交通部的车罗人籍工作人员协调,当天就拿到交通部允许修建跨江大桥的批文。第二天发改委把重沙铁路所有的批文、报告汇总,上了主任会议。当亚行的官员谈判进行到最后一天时,他们终于看到发改委的评审手续,爽快地在贷款协议上签字。

  谭竹生考完期末考试,没有回家,而是住到姚娜家中,等考试成绩。姚娜告诉谭竹生,刘岩和周晓丹分手了,现在穿得可洋气!

  谭竹生惊奇地问:“她不是还在读书么?”

  谭竹生不屑道,对周晓丹,她不觉得应该积什么口德。

  考试成绩出来后,她松了一口气:下半学期她进步不小,3班53名学生,她排名第20名,按这个成绩,考上二类大学本科的希望很大。

  谭竹生按捺不住兴奋,约冉成之出来汇报。

  冉成之回到原陵县,又进行了一次身体检查,很幸运,没有脑震荡。当谭竹生见到冉成之时,他头上仍扎部只好一边稳住亚行的官员,一边出面协调交通部和铁路部,最终交通部做出让步,放弃跨江大桥修建期的补偿要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