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四方弹劾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蒲泽正已经是州府刺史,一州之地的父母官,再进一步那就入京任职了,再次也是侍郎级别的。</p><p>现在大唐王朝的权力正向太子李治过渡,正是最关键的时候。</p><p>此时干一番成绩,定能邀功于太子跟前,前途当无可限量。</p><p>蒲泽正能够短短的十年里,升为一州之主,对于局势前途的把握还是很敏锐的。</p><p>“蒲刺史,马长史回来了。”</p><p>蒲泽正得到这心心念念的消息,整个人猛然而起,大笑着向外快步跑去,这人未见到,喜悦的声音已经出口:“盼长史归来,泽正如久旱盼甘霖。”</p><p>他每天都问门卫马长史是否归来,这问得多了,以至于无需开口,一个眼神门卫就回答了。</p><p>这一出殿门,见自己最信任的长史马晨一脸尴尬的站在外院,心底徒生不详预感。</p><p>“刺史!”</p><p>马晨尴尬的笑了笑。</p><p>蒲泽正问道:“怎么了?吴王这是不同意?”</p><p>马晨尴尬的表情又浮现一抹苦涩,道:“自然是不同意。”</p><p>蒲泽正大急道:“你没有跟殿下说明嘛?我们济州土地最适合种棉花,南橘北枳,江南的棉花怎么能跟济州比?”</p><p>在李元瑷没有引进棉花之前,济州种植的绵花是唯一能够摆的上台面的。</p><p>长安、洛阳的绵花,多从济州购得。</p><p>“不行!”蒲泽正急的是满头大汗,不甘如此放弃,说道:“长史一路辛苦,州府事物,你先代为处理,某亲自走上一朝。”</p><p>“刺史!”马晨赶忙一把拉住他道:“您还是别去了,何必多受次侮辱?”</p><p>蒲泽正脸色微变,说道:“吴王这是刁难你呢?”</p><p>马晨叹道:“若是刁难还好,属下等了吴王多日,吴王面都见不着。属下念着大事,厚着脸在路上等他拜见。他正眼亦不瞧一下,直接在属下的拜帖上写了一个滚子,丢出来了。”</p><p>蒲泽正瞬间暴怒,李元瑷这不只是打了马晨的脸,也打了他的脸。马晨是代表他这个州府刺史去求的。</p><p>“就算不愿!直说便是,何必羞辱人?太狂妄了!”</p><p>蒲泽正气血上涌,道:“如此羞辱朝廷重臣,眼中还有天下士人?”</p><p>他胸口起伏不定,道:“圣人刚刚下诏斥责吴王骂他掉进钱眼里去了,还不知悔改。这样也好,这样也好!”</p><p>蒲泽正囔囔念了两句,心底有了定计。</p><p>能够走到今日,蒲泽正与崔家的支持是分不开的。</p><p>蒲泽正并不想一条路走到底,世家不受皇家待见是有目共睹的。</p><p>相比跟在世家后面摇尾乞怜,蒲泽正更想直接成为帝王心腹,倚靠自己闯出个天地。</p><p>但现在不动用世家的力量似乎不行了。</p><p>长安,商王阁三层!</p><p>李治站在外廊,眺望着不远处的马球场,那边长乐、晋阳与一众妃子正在愉快的打着马球。</p><p>双方隔着好些距离,并不能听到任何声音,但长乐、晋阳的欢笑声似乎能够传入耳中,带着些许稚嫩的脸上露出了些许微笑。</p><p>天下无物,无不可为棋子。</p><p>真正值得关心在乎的,不过几人而已。</p><p>已经到了三伏天,太极宫里燥热难耐,李世民如以往一样,选择了在灞水山庄避暑。</pgt;蒲泽正并不想一条路走到底,世家不受皇家待见是有目共睹的。</p><p>相比跟在世家后面摇尾乞怜,蒲泽正更想直接成为帝王心腹,倚靠自己闯出个天地。</p><p>但现在不动用世家的力量似乎不行了。</p><p>长安,商王阁三层!</p><p>李治站在外廊,眺望着不远处的马球场,那边长乐、晋阳与一众妃子正在愉快的打着马球。</p><p>双方隔着好些距离,并不能听到任何声音,但长乐、晋阳的欢笑声似乎能够传入耳中,带着些许稚嫩的脸上露出了些许微笑。</p><p>天下无物,无不可为棋子。</p><p>真正值得关心在乎的,不过几人而已。</p><p>已经到了三伏天,太极宫里燥热难耐,李世民如以往一样,选择了在灞水山庄避暑。</p><p>之前他有心给自己在终南山建造一座翠微宫以作避暑之用。</p><p>只是阎立德、阎立本给出的建造方案都不如李世民的意思。</p><p>身为大唐皇帝的避暑宫殿,怎么可能次于灞水山庄?</p><p>可灞水山庄得灞水、小终南山之灵秀,又有李元瑷这样贯穿古今的建筑师,阎立德、阎立本哪里效仿的来。</p><p>索性李世民不造什么翠微宫了,直接搬到灞水山庄避暑。</p><p>这里发生过一次兵变,他也不忌讳。</p><p>李治关心父亲的身体,自然也跟着帮了过来。</p><p>然后长乐、晋阳这些人自然一一一并来了。</p><p>然后灞水山庄瞬间成了一个小朝廷。</p><p>商王阁七层,李世民聚于顶层,得上四层。而李治身为太子住在下三层。</p><p>“殿下!”</p><p>得到李治的召见,许敬宗恭恭敬敬的行礼问好。</p><p>李治一直案几上的奏章,说道:“你数一数,又多少份是弹劾十六叔的?”</p><p>许敬宗背脊上有些生寒,都说太子仁孝懦弱,他可是清楚的很。</p><p>仁孝懦弱,面前这位主子也就当得上一个孝字。</p><p>其他……相去甚远。</p><p>许敬宗老老实实的将两叠奏章一本本的细数,不只是数,他还在记,将这些人的名字都记在脑海里。</p><p>一一过了一遍,许敬宗道:“数完了,一共三十五人。”</p><p>“记住了?”</p><p>李治问了一遍。</p><p>许敬宗如实道:“记住了。”</p><p>“好!下去吧!”李治也不说缘由,许敬宗能懂就懂,不能懂就换一个能懂的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