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谋取马六甲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有了阿穆尔的帮助,李元瑷的开海计划便如赤壁等来了东风,成为了最为关键的助臂。</p><p>西方的海上商贸优于东方,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p><p>大唐不缺航海的科技,缺的是海商的经验。</p><p>闹这么大动静,李元瑷可不想只能官船出海,南洋船进港之类的,他们大唐的商人也要跟上时代,能自主的与周边各国贸易往来,打造一个围绕大唐沿海的经济圈。</p><p>“这海上行商,与商人来说,那是巨大的便利。可对国家而言,未必如此。”</p><p>阿穆尔在李元瑷学习西方航海行商模式的时候,突然说了一句话。</p><p>李元瑷奇道:“这是为何?”</p><p>阿穆尔苦笑道:“这海上买卖,忠奸不分。我国便有许多商人早早的与大食国勾结,为他们领路办事。若非他们捣乱,大食未必就能在卡迪西亚胜过我们。”</p><p>阿穆尔说的是卡迪西亚战役,此战是阿拉伯军与波斯萨珊王朝军队之间的一次关键性战斗,也是奠定阿拉伯帝国崛起标志性的一战。</p><p>阿拉伯军为信仰而生,悍不畏死。</p><p>萨珊王朝也有属于自己的杀手锏波斯战象军。</p><p>阿拉伯从一开始就奠定了占据的主动,但在落败之际,萨珊王朝派出他们的杀手锏波斯战象,可怖的波斯战象轻易的踏碎军的阵容,取得反败为胜的机会。</p><p>最后因为商人泄露了波斯战象的弱点,导致波斯战象失去控制,不分敌我的践踏,最后逃离战场。</p><p>失去了波斯战象,萨珊王朝当天就败了。</p><p>大量军官阵亡,连元帅鲁斯塔姆都被杀,宣告了这曾经横跨亚欧非三大陆的第二波斯帝国的落幕。</p><p>李元瑷听此缘由,肃然道:“你这是提醒我了,利益动人心,不能大意。”</p><p>大唐位于这个时代的巅峰,这举目无敌之下,自然也会有众矢之的感觉。</p><p>暗自打主意的,想来不在少数。</p><p>财帛利益动人心,难保会有为了利益卖国求财之徒。</p><p>便如萨珊王朝的商人一样。</p><p>只是一想,李元瑷便有了主意,说道:“这海商也是人人都可做的,可以弄一个海商批文,唯有朝廷认可恩准的商人,才有资格出入港口。将主动权交给我们自己,只给对朝廷有贡献,忠于大唐的商人才有资格出海行商。就算真有个万一,也有源头可寻。”</p><p>阿穆尔听得有些愕然。</p><p>这种做法在西方是不可能实现的,他们国王的权力与大唐皇帝的权力并不在一个档次。</p><p>而且他们商人能够组建自己的武装部队,这一点在大唐是不可能存在的。</p><p>商人的地位明面上连农民都不如。</p><p>国情差别,阿穆尔想不明白缘由,亦不去想了,而是给出了第二个建议。</p><p>“殿下,如果实力允许,属下觉得应该出兵把这块领地占领了,岛上只有几千流民,很好对付。”</p><p>李元瑷目光灼灼的看着阿穆尔手指的地方,笑道:“你对这莫洛国可是念念不忘吶!”</p><p>阿穆尔脸色微变,忙跪伏道:“属下是有替父报仇的心思,可真的是在为殿下考虑。现在那边因飓风的关系,无人愿意在海边生活。一但航路通畅,有利可图,再下手就晚了。”</p><p>李元瑷示意他起来,说道:不可能实现的,他们国王的权力与大唐皇帝的权力并不在一个档次。</p><p>而且他们商人能够组建自己的武装部队,这一点在大唐是不可能存在的。</p><p>商人的地位明面上连农民都不如。</p><p>国情差别,阿穆尔想不明白缘由,亦不去想了,而是给出了第二个建议。</p><p>“殿下,如果实力允许,属下觉得应该出兵把这块领地占领了,岛上只有几千流民,很好对付。”</p><p>李元瑷目光灼灼的看着阿穆尔手指的地方,笑道:“你对这莫洛国可是念念不忘吶!”</p><p>阿穆尔脸色微变,忙跪伏道:“属下是有替父报仇的心思,可真的是在为殿下考虑。现在那边因飓风的关系,无人愿意在海边生活。一但航路通畅,有利可图,再下手就晚了。”</p><p>李元瑷示意他起来,说道:“此事孤自有分寸。”</p><p>他话是这样说,但是眼神中却充满了势在必得的欲望。</p><p>那可是马六甲海峡,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咽喉要道,是亚、非、澳、欧沿岸国家往来最重要海上通道。</p><p>尤其是后世,马六甲海峡的战略意义更加显著,是一条能够与苏伊士运河或巴拿马运河相比的国际航道。</p><p>如果自己现在将马六甲海峡拿下,也许在未来的未来,他们中国能够完全掌控这条海峡亦不一定。</p><p>毕竟自唐朝起,马六甲海峡就是大唐王朝的固有领土。</p><p>不管成与不成,李元瑷都觉得可以一试,值得一试。</p><p>至于台风问题,李元瑷完全不在意,他就是干建筑这一行的,而且在南方多台风地段工作,防台风是设计最关键的一步,经验丰富,自有抵御台风的手段。</p><p>即便没有阿穆尔,李元瑷都打算施展手段,如西域一样,在马来半岛或者苏门答腊岛申报建一个都护府。</p><p>现在得知马来半岛是无人荒野,并不属于任何国家,这就好办了。</p><p>只要求得李世民或者李治的同意,计划可以立刻执行。</p><p>他们会不会同意,李元瑷并不清楚,但是他们欠自己一个人情,终归是要还的。</p><p>所以在上疏的信中,李元瑷委屈的像个小媳妇一样,说着自己吃苦挨骂的悲惨。</p><p>李世民那一道劈头盖脸将他痛骂一顿的“圣旨”自然传到了他的手上。</p><p>对于李世民这一手,李元瑷还能说什么?</p><p>他是皇帝,他有理。</p><p>只能认了呗!</p><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