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只是个没有感情的背书机器(下)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朱虹仔细观察着刘达和葛立德的神情,想从他们脸上判断出,小弟究竟答的好不好。

  可惜两人的严肃神情让她心里七上八下,根本猜不透。

  周进财缩在人后,不停地搓着八字胡,他也听不懂那些高深的学问,但他更会观察人。

  从葛老和刘达震惊的面色看,这一场,陶家估计悬了...

  周进财瞥了眼坐立不安的陶作礼,幸灾乐祸似地撇嘴暗笑。

  半柱香时间,朱秀几乎是一口气不停地口述完一大篇经义解文,言语之流畅,行文之紧密,词句之精确,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让葛立德和刘达最吃惊的是,朱秀所述这篇经义解文,单是针对刘达所提那句“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来说,通篇十分之九,都是令人耳目一新的释义!

  与太宗、高宗朝时的经学大家,孔颖达领衔的一众经籍学士所著的《尚书正义》中的注疏全然不同!

  陶盛不过是将《尚书正义》里的内容原封不动地背诵一遍,而朱秀,只是引用了一小段《正义》里的的注解,然后便是引用各大名家,各本经史来详加解释!

  其中显露的学识,孰高孰低,孰优孰劣,再明显不过!

  “这些...全都是你当场所想的?”

  一直未起身过的葛立德葛老爷,竟然颤巍巍地拄着拐杖站起身,摆摆手拒绝了刘达的搀扶,缓步走到朱秀面前,一双似是老花的眼睛死死地盯着他。

  朱秀赧然一笑,长揖道:“学生不敢妄言,这篇义文里,有半数都是先父注解《尚书》时所留,学生习文时便记下。另外半数,则是这段时间,学生读《尚书》后的些许心得。若有错处,请葛老斧正!”

  葛立德满是皱纹的老脸颤了颤,猛然间仰头发出一阵畅笑。

  “朱景逸果然是我竹山县第一高才!厉害!厉害!”

  刘达感慨万千地叹息:“景逸兄如此大才,竟然英年早逝,当真是天公不开眼呐!”

  朱秀满面悲戚,也跟着擦擦眼角,心中暗暗松了口气。

  这可是后世集大成之作的儒经注疏《十三经清人注疏》,耳目一新那是必须的,毕竟是综合了前朝历代的经籍义解所得。

  葛立德细细打量着白净俊秀,眉眼谦恭的朱秀,越看越是顺眼,仿佛看到了二十多年前,同样在水口乡学舍求学的朱大全。

  葛立德脸色认真地道:“当年你爹也是在房山书院沉寂多年后,一鸣惊人!如今你也算一朝顿悟开窍,若将这份文气保持下去,登科便来日可期!”

  朱秀眨眨眼,嗅嗅鼻子,好像没有在自己身上闻到什么文气。

  “不过朝廷规定,经义以《五经正义》为本范,日后你还需加强学习,需懂得将此范文融入自身理解当中,既不超脱朝廷规范,又不失掉自身特色,方为答试之正途!”

  葛立德语重心长,已经开始教授朱秀考学时的一些窍门。

  朱秀自然是乖乖聆听点头,好像一下子从人憎鬼厌的学渣,摇身一变成了师长和家长都备受期望的超级学霸。

  陶盛略带不甘地退朝一旁,满面失落和忧愤交织的复杂神色,他是抓破头都想不通,为何朱秀的学问能进步这么快?

  方翠兰已是失声痛哭起来,自从丈夫病逝后,她从未有这般激悦过,乃至于喜极而泣。

  朱虹湿润着眼眶,低声安慰母亲:“娘!咱们应该高兴才是!小弟真的长大了!变聪明了!这是父亲在天之灵保佑!”

  方翠兰呜咽着点头,双手合十,不住地喃喃道:“大全...你看到了吗?咱家小郎开窍了,继承了你的学问,连葛老爷都夸奖他了......”

  葛立德和刘达围着朱秀说笑不停,似乎忘记了这是在陶家正堂,也忘记了还有一干陶家人在旁边大眼瞪小眼。

  陶作礼难以置信地起身,喃喃问道:“葛老...刚才这一试...真是...真是朱秀胜了?”

  葛立德捋须,毫不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