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当知后会在他生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了空和尚抬起手,用枯瘦的手指蘸了一下眼角的泪水,向我道:“檀越,老衲一生不曾求人,此事,拜托了!”说罢,拍开本缘,双手合十向我深施一礼。

  “本因,为师坐化之后,只停三日,待本善回来,你便率众师弟将为师的肉身积薪焚化。为师肉身焚化之后,会有舍利子七颗,当可作为师谢礼,均赠与陈檀越。”

  本因和尚伏身在地,口中称是,再次嚎啕大哭。

  劳师送我下山行,此别何人识此情。

  我已七旬师九十,当知后会在他生。

  没想到,上次离别在脑海之中回旋的诗句,竟然一语成谶。

  我一夜之间赶了二百余里路,虽然终是见到了最后一面,却仍旧无法救得了空和尚一命。

  武德四年七月初七,民间的乞巧节。历史上的赫赫有名的皇帝和尚怀戎沙门高昙晟,《隋唐演义》中清正廉洁嫉恶如仇的白御王高谈圣,在鸡鸣山慈云禅院这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庙之中圆寂。

  在众僧将口中原本平和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改成高亢的《阿弥陀佛根本秘密神咒》的时候,候在大雄宝殿的我带着苏卫、程毅和郑喜春,对着面前的佛像深深跪了下去。

  我拜的不是释迦,更不是弥勒,我拜的是了空和尚,他有一个俗家姓名,叫做高昙晟!

  三日后,程毅将自蔚州而返的本善接了回来,据小和尚讲,高开道听到了了空和尚遇刺的消息,没有丝毫的反应,只说了三个字:“知道了。”

  这就是居上位之人的节操,去时带了三个字,回来也带了三个字,这高开道做得真公平!

  依照了空和尚的遗愿,没有什么诵经七日超度亡魂的必要程序。法身只在寺中停了三日,在本善回来之后,十几个徒弟在院中柴薪高架,铺上袈裟,又将了空和尚的法身置于袈裟之上,在烈火之中焚化。收拾骨灰之际,七颗璀璨晶莹的舍利子赫然在目。

  三天里,我只觉得自己像行尸走肉一般,在了空和尚的禅房里面坐着,看着外面的大小和尚诵经、忙碌,看着苏卫几个人从怀戎到寺中来回的奔波,购置香稞纸马,我却像是失却了对外在事物的所有感知。这种感觉在后世的时候我也有过两次,第一次是父亲去世,第二次是哥哥去世。

  回去怀戎的路上,天色阴沉得厉害。我的心也跟这天色一样,阴郁的像要滴水。坐在牛车里面,抱着本缘。小和尚嘴里面吃着杏子和翠梨,汁水淋漓。突然,小和尚放下手中的杏子,对我说道:“师父去了天上,何时才能回来?十天前,师父让我吟诵《楞伽经》“大慧”篇,我背错了一字,师父若是回来,我再背给他听,一定不会错。”

  我心中一苦,强忍着涌上来的悲意,摇头道:“师父去了天上,好久才会回来。本缘以后跟着我在一起,不用再背诵经文了,我们以后读别的书。等到本缘长大的时候,要去京城长安考一个状元回来。那时候,师父自然就回来了。”

  “可是,师父说过要考我这段经文的,我已经背了好多遍了。”

  “好吧,既如此,你现在背诵一遍,师父在天上也会听得见的。”

  小和尚听了这话,连忙从我的腿上下去,像模像样的盘坐在车厢之中,双手相叠掌心向上置于小腹之处,双眼微闭,吟诵道:“大慧。诸识有三种相。谓转相、业相、真相。大慧。略说有三种识。广说有八相。何等为三。谓真识、现识、及分别事识……。”

  须臾,只听见车厢外骑马的本善也跟着一起吟诵道:“大慧。譬如明镜。持诸色像。现识处现。亦复如是。大慧。现识。及分别事识。此二坏不坏。相展转因。大慧。不思议薰。及不思议变。是现识因。大慧。取种种尘。及无始妄想薰。是分别事识因……。”只是,到了最后,本善的声音已经哽咽得不成语调。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人活在世上,总是需要选择一条路来走的。选择走哪条路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努力,你需要通过努力,把你的选择的路变成正确的路。

  做好人,即便误入歧途也一样是好人。没什么浪子回头金不换,浪子之所以回头,因为他根本就不是坏人。比如了空和尚。

  坏人总是会一条道走到黑的,因为在他们的心里没有对错,他们不会回头。比如高开道。

  突然,苏卫在外面喊了一嗓子:“下雨啦!老天爷啊!老天爷,下雨啦!”到了最后,竟然带出来了哭声。

  一道闪电在天边划过,“轰隆隆”的雷声也随之响了起来。转眼之间,稀稀落落的雨声便连成了一片轰鸣,漆黑的天空像是裂开了无数道口子,瓢泼一般的暴雨汇成瀑布,朝大地倾泻下来。几个军户策马在路上来回的疾奔,叫喊之声已经不成了语调。已经将半年多没有下过雨的怀戎县,在这些军户们的叫喊声中,被白亮的雨水密密实实的笼罩在了其中。求推荐,求收藏!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