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惊人记忆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还请先生诵之。”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夫子取的是《大学》中的前两段,“如何,可听清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此谓知本。”李宁随口诵来,并无丝毫错漏。

  鲁老夫子这回彻底相信了,想到自己当都要是有如此天赋,也不至于至此还是个童声,必然在科举一途有一番成就,想到这些不免觉得有些心灰意冷。叹口气道:“汝之天赋高于常人,吾不配教之。我家里有些书籍,便赠与你吧。”

  “多谢夫子,学生必当铭记。”李宁很恭敬。

  “你有此番天赋,只要勤学不辍,未来前途不可限量。想必你亦有心科举吧,可知我朝科举制度?”

  “正要向先生请教。”

  “洪武十七年,自太祖皇帝颁布·····”

  洪武十七年,明太祖朱元璋颁布<科举成式>,确立了明朝八股取士(雏形)的制度。明朝的科举制度层次、等级、条规、名目繁多,分为童试、院式、乡试、会式、殿试五级。

  童试:通过地方县、府两次考试者,成为童生,表明已具备基本的文化知识和写作能力。但很多读书人考到须发皆白,仍是一介童生。

  院试:在府、州的举行,又分“岁试”、“科试”两级。岁试是童生的“入学”考试,录取后即为“生员”,也就是所谓的“秀才”。科试则是对已在学校的秀才进行考试,成绩优者方可参加乡试,成绩劣者要受处罚甚至取消生员资格。只要考取了生员,就算脱离平民阶层,称为“士”了。

  乡试:每三年一次的秋闱大比,通过者即为举人,便有做官的资格。第一名为解元。

  会试:又称春闱,乡试后的次年于京城礼部举行,中者即为贡士。第一名为会元。

  殿试:由皇帝主考,中者为进士,前三名即为:状元、榜眼、探花。

  李宁听完夫子讲述才发现,科举远远比自己想的更加艰难。

  鲁夫子并不是什么高门大户,仅仅是比李宁家好上些。离开时,夫子送了李宁几本书,这都是夫子曾经科考时使用过的,尽管已经有些破旧,但看的出夫子曾经很爱惜它们。李宁非常感激夫子,不仅给他讲解了科举之事,而且还送了他此时最渴求的书籍。鲁老夫子尽管学识有限,但为人颇为宽厚,李宁觉得有朝一日有所成,当以厚报。

  回去的路上,李生财愈发觉得李宁这小子能耐,一路上听不懂他和鲁夫子说些什么,但觉得好生厉害,不明觉厉。鲁老先生可是十里八乡受人尊敬的读书人,李宁竟然能和他对答如流,而且临出门还送了书给李宁,可见老先生对李宁非常欣赏。将来这小子估计了不得,因而对李宁更加和蔼客气。

  山间小路,牛车缓缓远去,余晖拉长了影子,直至再也看不见。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