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郑东林的厄运(三)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柴桑路上这些没有理想的流寇是真的没有理想,他们的目的只是填饱肚子,因此,在抢了张勇之后,他们就四散奔走,跟着流寇首领躲了起来。

  有这一次抢掠,他们能够好久吃穿不愁了。

  这些流寇不像魏大通、张国诚和刘国忠那样是既有理想又有名气的流寇,说白了他们都是些散寇,出来的时候没有人知道他们是哪方势力,又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躲回去的时候,也不好追究。

  张勇只能自认倒霉,驻扎在半道上默默等待粮食。

  但经过这次流寇的抢夺,张勇留了一个心眼儿,他增派巡兵,日日夜夜在军营内外巡逻,天天期盼着那些可恶的流寇再次出现,他也好报一次抢掠之仇。

  可惜的是,那些流寇好像并不傻,他们在抢夺了一次之后,就知道张勇起了防范之心,并且张勇已经没有油水了,此时再上来抢,非但抢不到东西,还只能是前来送死。

  于是,张勇在半路上驻扎了五天,连一个流寇的影子都没有发现。

  渐渐地,张勇开始放松警惕。

  他认为,流寇毕竟是流寇,他们的胆子很小。

  他笃定,那些流寇,只敢上来抢夺一次,以后的日子里,他们绝不敢再来了。

  张勇的心情暂时放松了,他依靠少量的存粮让士兵们险险度过这五天。

  等到第六天的时候,运粮官总算回来了,他返回之后三天,正好碰到中军龙长生的队伍,将前面的情况跟龙长生禀报了一通。

  龙长生十分慷慨,二话没说,就给了足够前军的粮食。

  龙长生的想法很简单,大家都是在同一个元帅手底下做事,谁还没有个困难的时候,相互帮助是应该的。

  况且,这次郑东林气势很盛,如果在夺取柴桑城这件事情出了问题,谁都会吃不了兜着走。

  不过,龙长生也不是冤大头,在出了粮食之后,他的军粮也不够了,所以就直接派人到后军墨浅那里讨要。

  戏剧化的一幕出现了,柴桑一路上的大军还没有开战,就纷纷接力式的要军粮,一棒传一棒,非常有劲儿。

  墨浅也不是奸诈小人,这一点在郑东林的队伍里面实在是个不错的风气。

  墨浅也是二话没说,就将粮食给了龙长生,而且,给的比龙长生之前给张勇的还多。

  接下来问题出现了,墨浅没有粮食了。

  他作为后军,本来也兼任押送粮草的大任,可是,他押送的粮草却不是足量的,他只带了够全军五万人中一部分士兵所用的粮草,正好没有张勇丢失的那一份。

  行兵十几天,士兵们的腿马不停蹄,但胃也是一样。

  而墨浅,承担了整个队伍所有人的军粮。

  没办法,他只能派运粮官向武陵城求粮。

  事实证明,当初郑东林将大量粮草转移到武陵城,还是有点远见的。

  但是,要想从武陵城运粮食,必须去崇关禀报郑东林。

  因此,墨浅的运粮官到武陵城之后,吕悦并没有让他带粮食走人,而是派人前去崇关通报。

  这个通报的人,是武陵城一向管粮草的小将,吕悦丝毫不熟悉。

  此人有个要命的特点,那就是做事情拖拖拉拉,从武陵城道崇关快马加鞭半日就能走完的路程,他偏偏走了两天。

  事情禀报到郑东林那里的时候,郑东林大吃一惊:“什么?

  仗还没有开打,粮食就纷纷用尽了?”

  小将将张勇被抢掠的事情一五一十的说了一遍,郑东林大怒不已:“张勇在攻打武陵城的时候,勇猛无敌,怎么就被一群流寇给抢掠了!”

  郑东林本来想大发一通脾气,但想想,似乎没有必要。

  这里面是有原因,因为就在前两天,卓凌然忽然派人送来两大车黄金,这些黄金足够郑东林军营所有人不眠不休吃两年的。

  并且,郑东林十分机灵的将一半黄金都转化成了军粮,张勇在柴桑路上损失的那点军粮,根本不算什么。

  郑东林大笔一挥:“拨粮!”

  武陵城的粮官小将就出发了,这一走又是两天,他还在半道上的驿馆里吃了两顿酒,晃晃悠悠的回到武陵城。

  前来运粮的墨浅部将可被急坏了,差点连粮食都不要,直接逃离武陵城。

  而墨浅的队伍,粮食几乎快要耗尽,墨浅早在两天前,郑东林大吃一惊:“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