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33章 吓人的郑三生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郑三生自然没听到谢文的话,听到了也不会理会。此时他已经走到第三个物件的面前。

  这是一尊黄杨木笔筒,笔筒上栩栩如生的雕刻着两位老者在下棋,还有一人在围观,右侧有一人搂着两位美妾模样,旁边是巍峨的松树,树上松针根根分明。

  “这是一尊清初黄杨木笔筒,刀法圆润出自清代名家吴之璠之手,其中有典型的‘薄地阳文’雕法,其高浮雕与透雕神乎其技,意趣自现。而上面所雕典故乃是东山报捷。”

  “南朝《世说新语·雅量》中记载,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这幅画就是描绘的这个场景。”

  如果说,之前的两个物件,郑三生对于典故出处的解说还不是那么让人惊讶的话,当这个典故被他缓缓讲出的时候,所有人都震惊于郑三生的学识涵养!

  毕竟《柳毅传》还有《史记》一部是传世的,一部是文学巨作近些年来更是被推举为华夏学子必读书籍,郑三生能够将里面的典故内容背诵出来还可以理解,那《世说新语》这种比较偏门的文言志人集的内容都能随口背出,那简直是不可想象!

  毕竟《世说新语》名气虽说不小,但真正看过它的又有几个?大多也都听过里面几个譬如望梅止渴之类比较出名的故事,知道几句像是“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这样的句子。

  而郑三生能够信手拈来,并且完全契合物件本身的,只能说明,他是真的有将这些全都记忆,并且理解下来!这就很可怕了!

  而接下来,郑三生的讲解更是再次刷新众人对他的认知。

  第四个物件是个雕花瓷枕,瓷枕顶部绘制一座竹桥,桥上隐约雕刻着升仙桥三字,旁边是山脉与青松。剩余几面都是如麒麟般的祥瑞雕花。

  郑三生先是从材质上判断出,这瓷枕乃是北宋年间的真品,紧接着便缓缓开口道:“城北十里有升仙桥,有送客观。司马相如初入长安,题市门曰:‘不乘赤车驷马,不过汝下也。’这是东晋史学家常璩在《华阳国志》中所记载。相如题桥是我能想到的,最符合这面瓷枕的典故。”

  这段话背出来就连之前在裁判席上已经看过答卷的各位裁判也是心神激荡。而台下更是炸开了锅。

  “我TMD,别问我为什么说脏话,只有脏话才能表达我这会儿的心情!”

  “这家伙还是人么?这什么《华阳国志》我听都没听过!他居然会背!”

  “从今以后,我有偶像了,他的名字叫郑三生!”

  小胖子更是两眼冒光的看向郑三生,激动到不行。

  而谢文,这会的脸色已经难看到不行。这个瓷枕他当时看的时候并没有想到这一层,反倒是写的另一个清嘉庆年间的山水志中九曲水的典故。但跟郑三生的这个解读相比,自己写的那个明显落入下乘。

  这一题明显他输了!

  而且找不到反驳的理由。

  只剩最后一个物件了!那块硕大的石块。

  谢文将耳朵竖到最大,他只有挑出郑三生的错处,这样才能勉强跟对方打成平手!所以,一定要达成!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