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挖煤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春秋时期冬季的气温要比后世的气温更低一些,同样是山中冬景,这座现在叫淄山后世叫徂徕山的群山冬景,几乎没有一点美福山中树木光秃秃的,好像没有了头发的秃,闵家探险队走过去的时候,不知道哪里的枯枝上残存的一片叶子,飘飘摇摇的落下来,可怜巴巴的没有一个同伴。

  随着队伍向山上攀登的高度越来越高,树木和山石交缠在一起,有一种夹缝中求生存的感觉。枯树枝是交叉形的,像字母、、、各种各样,千奇百怪,有的树干大而粗,有的树干而细,具体是什么树木品种,周书灿真的不认识。

  山上没有积雪,还是海拔的问题吧,徂徕山并没有多高的山峰。寒风透骨时,冬便与树林在一起握手了,树木此时已经秃得精光,只剩枝干与枯透的树皮了。在乱石中生存的树木,好似从来都未认输,尽管有时会摔几根枯枝,依然是顽强的寻找一切可以生存的地方。

  闵家的探险队很是幸运,这也得益于伯牛这位猎人,在行进八个时的山路之中,没有遇到什么凶猛的野兽,路上所有的状况,无非是穿的草鞋磨烂了。提前准备的有细细的麻绳,绑住草鞋可以继续走路。

  昨日准备的草鞋不多,周书灿也是感叹泰安这个地区,典型的北方冬季,连可以用来编草鞋的舒适一点的草都不多。不过还好有麻,用麻绳绑住草鞋,也可以增加草鞋的耐磨程度。

  冬日黑的也早,在毫无任何抵抗外界恶劣环境的能力下,黑夜里在深山中行走,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伯牛计划的八个时行程,是非常明智的决定,一队冉达目的地,已经是下午四点钟左右。

  闵家队伍扎营在一片开阔地,这片地方没有高大的树木,只有低矮的枯草,正是理想的野外驻扎地。所有人有条不紊的分工合作,有挖沟的、有砍树的、有收集树木枯枝的、还有准备埋锅做饭的,他们必须在黑之前,筑建适合休息的场地。

  周书灿要求这个场地必须有沟壑,沟壑上铺上掩盖物,这是野外防备猛兽侵害的一个重要保障。闵家探险队现在的位置,在两座山峰之间的山谷里,没有强有力的武器,沟壑自然就是最大的依仗。

  周书灿站在一块平坦裸露的山石上,闭上眼睛,静静的把头脑中的地图再筛选一遍。根据层层叠叠的地图,他完全能够精确的计算出煤矿的具体位置,只是现在从哪里下手开始挖煤?

  煤在山海经中被称为石涅,魏、晋时称煤为石墨或石炭。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首次使用“煤”这一名称。

  “子骞,你快来看?”

  伯牛一声喊叫,把苦思冥想的周书灿叫醒,他循声望去,伯牛正捧着一把黑乎乎的煤块。周书灿两眼冒光,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这是哪里来的?”

  伯牛捧着煤块的手向旁边正挖地沟的人指指,示意周书灿看那边。“子骞,他们挖沟挖出来的,不确定是不是我们找的?就在脚下的土下面,不,不,是土里都是这个。”

  周书灿兴奋的跳起来,这就是一个然的露煤厂啊,比他想象的还好,出师大捷!

  “对,这是煤,太好了,伯牛,这就是我们要找的煤。”

 煤在山海经中被称为石涅,魏、晋时称煤为石墨或石炭。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首次使用“煤”这一名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