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进山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闵父又给周书灿多配备十五人,还好,昨日准备的饭团够多,一行人收拾行囊准备出发。近五十饶队伍也算是可以用壮观来形容,只是一个个穿的都太寒酸,又抵抗不住寒冷,大都是瑟瑟发抖的模样。周书灿不由得感叹,人类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缺吃少穿会让多少人丧命。

  蒙蒙亮的空寒气刺骨,周书灿裹紧短褐,缩头缩尾的跟紧伯牛一起走。槐要背他,被他拒绝,还没走出家门都背着,那会更冷了。多走走才会暖和一些,现在他最大的敌人就是寒冷。

  二十多名奴隶里只挑选出来八人,这八人还勉强算是凑合,只有两人完整的穿着衣服,其余饶衣服和草鞋都是昨日准备的。周书灿的观念里人人平等,尽管其他人不这样认为,闵父还是听周书灿的建议,给其他人送了一些御寒的衣物。

  在周书灿的引导下,闵父多少也明白了,善待奴隶就是积蓄劳动力,开春后的一切耕做要全靠这些奴隶,不能让他们失去生命,不然珍珠就白白浪费了。

  一行人出发向南走,走出村庄周书灿就开始懊悔,他看到一条粗大的麻绳,拴在淄水河两岸,几根碗口粗的树绑在一起做成的木筏,静静的置放在栓麻绳的高大树桩下面。拉着麻绳,站在木筏上轻易就能过河。过河是这么容易的一件事,而他,竟然不知道,呵呵……

  淄水河由于没有人工挖掘修护的原因,河水随意流淌,河面全靠河水自然冲刷出来河床,河床平坦开阔,只有在中间部分的河道才深一些。淄水水流平缓,这就为淄水河行船制造了障碍,现在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又低,哪里有能力去修建桥梁,聪明的邑民想出来这种用麻绳,拽拉木筏过河的办法,实惠又经济。

  周书灿一直想去山中,可他几次从家出邑俱是向东方而去,没有到邑南方向,自然没有看到麻绳和木筏。不过,好在他顺河找到了河蚌,也算是没有什么好遗憾的。

  一队人排队过淄水河,河水浅的缘故,浮力并不大,木筏漂浮不起来,河水透过木筏淋湿草鞋。好在河水水温不低,并没有刺骨的感觉。

  伯牛是一位很好的组织者,他负责这次人员的具体安排。闵父已经正式告诉伯牛,他以后仍然是闵家的家臣,负责管理挖煤和炼铁这一块。闵父不清楚挖煤和炼铁这一块有多大的权力,他安排的时候,周书灿也不便提醒,一切都没有落到实处,没有亲眼所见亲身体会,怎么让闵父知道这是一项多大的产业?

  五十饶队伍过河后继续向南前进,半个多时的运动,基本上没有人再感到寒冷了。行进速度明显加快,为了防止拖后腿,周书灿让槐背着他走路。

  河滩到山中有一段开阔地,基本上都是野生的低矮灌木。冬季气温低,原本就低矮的灌木,更加无力的爬附在地上,枯黄一片,遮挡住地面,看不到可行走的道路。可也有好处,视线好,没有任何遮挡,一览无余的看到山中干枯的树林。

  伯牛不愧是猎人,在太阳还没有爬出来的冬日,通过他自己在生活里累积的生存法则,能够明确的辨识方向。他走在队伍的最前面,手持斧头,机灵地观察四周环家臣,负责管理挖煤和炼铁这一块。闵父不清楚挖煤和炼铁这一块有多大的权力,他安排的时候,周书灿也不便提醒,一切都没有落到实处,没有亲眼所见亲身体会,怎么让闵父知道这是一项多大的产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