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舍利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在另一间禅房内,正盘膝坐着四个大小光头,其中与方屿三人相遇的老僧法名静定,余下三名年轻和尚是他坐下三名弟子,分别唤作法能,悟觉,苦蝉。

  法能和尚年长一些,由于性格实在木讷,在卧佛寺中人缘不算太好,不过跟随老僧时日最长,听完师尊叙述,法能只默念一句阿弥陀佛便心如止水,不再开口。

  苦蝉小和尚入门最晚,是静定老僧所收关门弟子,被卧佛寺一众僧人誉为赤子的小和尚也没说话,却依稀可见在那张稚嫩脸颊上挂着两行清泪。

  这三名弟子中,当要数浓眉大眼的悟觉和尚最具威势。

  他言语迫切道:“徒儿本不该干涉师尊决定,但师尊可有想过,若师尊就此坐化,今后卧佛寺该如何立足?”

  在静定老和尚眼里,二弟子悟觉天资聪颖,性情刚毅,修为向来是寺中精进最快的那个,也被众人视作接替主持位置的不二人选。

  但这并不是他想见到的。

  释门修佛,欲速则不达,修为境界固然重要,其根底却仍在佛之一字上,恃力修佛,成就金刚罗汉身或许不在话下,却难证菩萨果位,成佛就更是千难万难。

  静定老僧叹息道:“为师何尝不想久驻于世,只是这世间因果早有定数,强求未必是福,卧佛寺欠唐家的这笔债,不可不还,不得不还。”

  见老僧固执己见,悟觉情知事不可为,起身后拂袖而走,形单影只的背影透着无力和哀伤。

  “痴儿,痴儿。”静定老僧轻轻摇头。

  悟觉不惜以卧佛寺基业相逼,很大程度上是在乎他这位师尊。

  老僧将目光移向大弟子法能,饱含深意道:“法能,悟觉性格刚强,做起事来难免横冲直撞,他和卧佛寺,日后还需要你这位师兄多多照看。”

  法能和尚仍是不言不语,只低颂一声佛号,也未表明态度就缓缓离座远去。

  望向渐行渐远的大弟子,静定老僧沉沉叹了口气。

  “师傅...你不要死,苦蝉这就去抄一千遍《金刚经》,若是不够,就再抄一千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两位师兄相继离去后,苦蝉小和尚终于嚎啕大哭。

  静定老僧慈祥笑道:“小苦蝉,为师恐怕再也见不到你抄经书时的摸样咯。”

  独独对这名关门弟子,老僧分外和蔼。

  他在袖袍内摸索了一阵,然后将一枚木牌塞到啜泣不止的小和尚手中,郑重叮嘱道:“卧佛寺....始终不适合你这赤子心性的苦蝉儿久呆。这件东西你且收好,为师走后,自会有人带你离开卧佛寺,以后到了那个地方,可不能轻易哭鼻子,会被人笑话的。”

  这木牌材质外边粗陋,除了中心刻着一个禅字,就再无任何纹饰,但当它落到苦蝉小和尚手中时,忽有淡淡佛光辉映。

  泣不成声的小和尚哽咽着应下,静定老僧满眼宠溺,抚摸着苦蝉和尚的小光头,柔声说道:“善哉善哉,小苦蝉,为师会在佛国等着你。”

  “等你成佛。”

  这是苦蝉小和尚听到的最后一句话,他还没来得及问出一个字便昏了过去。

  深夜,山色清幽静好,月圆如盘,清辉如霜,鬼门江和望江城皆是一片安宁。

  将小苦蝉送回住处,折返后的静定老僧慢悠悠点燃一柱清香,照亮了冷冷清清的禅房,而后盘膝坐上一张老旧蒲团。

  先前面对三名弟子,他心中的苦处始终没敢说出口。

  唐小施主既已登门,为师若不去还,难道要眼睁睁看着卧佛寺被那人毁于一旦?

  老僧苦涩一笑,脑海中盘旋起那道纤弱身影,喃喃道:“善恶到头,因果相循,那段往事能如此收尾当属幸事。”

  一念及此,静定老僧内心空灵了许多。

  背负罪孽多年,终得解脱。

  “阿弥陀佛。”

  静定老僧闭目持珠,坐定诵经。

  这一晚,老僧替三名徒弟,替卧佛寺中僧人,替唐家后人,替望江城百姓祈福,颂《地藏菩萨本愿经》,共计九九八十一次。

  到那最后一次,老僧掐珠有感,当即释怀大笑。

  “终究是等到了,只可惜晚来了数许年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