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小道士的愿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一名老和尚正笑眯眯盯着方屿。

  老僧白须垂胸,身形略显佝偻,脸上没几两肉,不过生得慈眉善目,老旧僧衣线头横生,脚下僧鞋也是不堪入目,破破烂烂,甚至能瞧见两根赤裸脚趾。

  “阿弥陀佛,小施主这是在数罗汉?”

  老僧低颂佛号,向方屿施了一礼。

  这人...似与昨日跨江救人的僧人有几分相似?

  方屿迅速按捺下心中惊疑,不敢失礼,双手合十回礼道:“不怕前辈笑话,兴许晚辈没那个机缘得到此间尊者庇护,一不小心就走岔了道。”

  老僧和颜悦色道:“敬香拜佛,心诚则灵,小施主既已脱俗,相信也不会介怀这等小事。”

  脱俗?

  见方屿脸上多了一丝警惕,老僧接着道:“施主莫要惊慌。老衲到此,原是为一见故人之后,恰巧经过,本来无意窥伺施主,只因老衲修有一门慧眼神通,察觉到施主身上有丝缕寒气溢出,来了兴致,故想近观一番。”

  方屿听得云里雾里,但捕捉到了一个关键词汇,关于体内寒气一事,他也很想知晓根由,不禁问道:“前辈可是瞧出了什么来?”

  老僧摇头道:“老衲修为尚浅,仅是遥有所感而已,所以没法回答小施主的问题。我观施主一身儒生装束,想必也是有识之士。凡人凡,长生长,我辈修士,时日良多,总有揭开层层迷雾的机会。这就如同修行到了极处便要破境是一个道理,凡事顺其自然,施主何需为此着恼?”

  这类机锋方屿打小就听过不少,言下之意也与老黄留书不谋而合,但这老僧只与他打了个照面,竟连他不敢破境之事也能一语道破,实在厉害。

  “晚辈受教了,多谢前辈指点。”方屿毕恭毕敬施上一礼。

  “方大哥,原来你在这儿。”

  方屿话音才刚落下,李汤圆和唐生姜就朝这方走了过来,见有一位素未谋面的老僧,李汤圆咦了一声,语出无心道:“怎么有个老光头?”

  方屿皱眉道:“不可无礼!”

  李汤圆当即垂下脑袋,噤若寒蝉,只偷偷抬起眼打量起老僧。

  因为担心先前那句话说得太重,方屿担心会吓坏了小姑娘,连忙又道:“你们都数完罗汉了?”

  两人分不清此间状况,呆若木鸡一般点着头,不敢多说话,方屿无奈,本想朝老僧歉意一笑,却发现对方的目光竟落在了唐生姜身上。

  这让小道士很不自在。

  给一个白胡子老和尚盯着,总不是啥好事,自己又不是啥黄花大闺女。

  数息过去,唐生姜实在忍无可忍,脸色窘迫道:“老...老前辈,小道脸上,莫不是有花不成?”

  老僧一笑而过,和蔼问道:“小道士,你可姓唐?唐水蜃可是你父亲?”

  唐生姜挠着头,如实答道:“小道确实姓唐。不过.....小道并不知晓父亲名讳。”

  “哦?”老僧愣了愣,继续追问道:“那你叫什么名字?”

  一旁的李汤圆见气氛活络,抢白道:“他呀,叫唐生姜,是我爹爹给起的名字。”

  “唐....生姜?是个好名字啊。”

  老僧不觉浓叹一声,似要一口气吐尽千愁万绪。

  随后,老僧让三人随他前往卧佛寺后寺,并在途中说了一段不怎么曲折离奇的故事。

  大体内容是,他与一个名叫唐水蜃乃是发小至交,后者幼年时曾在卧佛寺呆过一段日子,而先前那座令人叹为观止的罗汉堂,也是由唐家老一辈人修筑雕刻,换句话说,唐家和卧佛寺早有前缘。

  不多时,四人来到一座绿意盎然的小禅院外,再往里就有一间朴素禅房。

  老僧没有把那个故事继续讲下去,只笑着说:“如今天色将沉,三位小友便在此住上一夜,待到明日再行离去不迟。唐小公子既是唐家后人,来了卧佛寺老衲理应招待一番,一会自有人送上斋菜。”

  说完话,老僧没给三人问长问短的机会,只余下三人面面相觑,一个比一个迷糊。

  那个故事明显与唐生姜有关,而后续如何,方屿暂时无法窥斑见豹,但老僧明显没有恶意,否则此时已是另一番状况,至于对方究竟有何盘算?既来之,则安之,等到明  老僧不觉浓叹一声,似要一口气吐尽千愁万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