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集 栗姬拒婚第3/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刺客来到关中,打听袁盎为人,众人皆都赞不绝口,说是当世大贤。刺客闻此,乃放弃刺杀计划,并寄柬留刀提醒袁盎,以后还会有人前来刺杀,要其小心戒备。

  袁盎见此刀柬,心中不快。又逢家中频发怪事,便到隐士棓生住处,占问吉凶。

  棓生掷钱卜占,得大凶之象,应在当日。于是殷勤款留,便请在家中留宿,以避灾祸。袁盎不从,紧持回家,行至安陵城门外,便被梁国刺客凌空下击,取首而去。

  袁盎既死,消息传入京师,朝野惊震。汉景帝大为悲悼,怀疑是梁王刘武所为,于是发下严诏,限期必获凶手。时隔未久,刺客果然落网,略加刑询,便即供出幕后主使刘武。

  汉景帝又惊又怒,连续派遣使者前往梁国,反复查验,并下令逮捕公孙诡、羊胜等人。

  使者到至梁国,对其国内二千石官员挨个责问,务必审出公孙诡及羊胜下落。梁相轩丘豹、内史韩安国大恐,一起进谏梁王,不可因两名门客之故,以与朝廷为敌。

  刘武无奈,乃命羊胜、公孙诡自杀,交其首级与汉使,持归京师,还报天子。

  汉景帝悲痛袁盎之死,因此虽得二客首级,兀自怨恨梁王不止。

  刘武甚恐,又派韩安国进京,通过大姐长公主刘嫖,以及母亲窦太后,向天子认罪,请求得到朝廷及兄长汉景帝宽宥。太后宠爱幼子,代其不断求情,这才得到汉景帝宽恕。

  太后这才松一口气,使韩安国还报梁王。刘武闻说天子怒气渐消,便即趁热打铁,上书请求朝见,再次进京入宫,当面谢恩。景帝看在太后面上,只得同意。

  梁王由此启程,西入长安。

  到达函谷关后,门客茅兰劝谏梁王:臣闻袁盎生前,曾与京都游侠剧孟为友。今虽天子陛下不究殿下之过,惟恐此去途中有变。依臣之计,不如潜入京师,以免遭袭。

  刘武甚以为然,遂乘布车,只带两名侍从入京,躲藏在长公主园囿之中。其后不久,朝廷使者前来迎接梁王,不知刘武所在,由是还报天子。

  窦太后闻说没有找到刘武,以为是被景帝所杀,乃对众臣哭道:皇上杀我幼子!

  汉景帝因为窦太后误会,甚为忧恐,于是派出侦骑,四处寻找梁王。

  刘武时在长安,闻说天子派出侦骑寻找自己,便知兄长果然并无害己之意。由是身背刑具入宫,俯伏宫廷门下,认罪自请处罚。

  窦太后及汉景帝见到刘武安然无恙,非常高兴,相对哭泣,兄弟就此解和。但自此汉景帝渐渐疏远刘武,不再与其同乘车辇。刘武奏请留住京师,汉景帝不许,命其迅速离京。刘武回到封国,心神恍惚,闷闷不乐,就到城北良山,打猎散心。

  围猎之时,门客中有人献上一头怪牛,背上长脚。刘武特别厌恶,下令弃之山谷。

  刘武爱才,营造梁园,招揽天下人才。豪俊之士靡集,皆使居住梁园之内;梁园中又有忘忧馆,乃是刘武经常会聚群贤之所。许多人甚至辞去朝廷官职,以到梁园作客为荣。

  众门客中最有名气者,当数辞赋家枚乘、邹阳、庄忌,以及司马相如。

  有次游兴正浓,梁王下令,命随同文士各写辞赋,以记当日盛会。由是枚乘写《柳赋》,路乔如写《鹤赋》,公孙诡写《文鹿赋》,邹阳写《酒赋》。韩安国写《几赋》未就,邹阳代其写成。刘武命对邹阳、韩安国各罚酒三杯,枚乘、路乔如等各奖绸绢五匹。

  当年六月中旬,刘武忽染热病,六天后即便死去。

  景帝闻之颇为悲悯,赐谥号为孝王。窦太后以为是景帝使人杀之,因而怏怏不乐。景帝为讨母亲喜欢,又命厚葬,墓中殉葬珍宝极其丰厚。

  画外音:三百余年之后,至东汉末年,曹操与袁绍开战,为筹集军饷,公开盗挖前朝帝王陵寝,其中最有名者,便属芒砀山梁王刘武之墓。据史书记载,曹操亲自指挥摸金校尉掘墓,破棺收金,得珠宝万斤。曹操由此实力大涨,为日后扫清群雄、霸据北方打下基础。

  梁孝王刘武既死,府中文人墨客便失依靠,只好各奔东西,自谋生路。

  司马相如走投无路,乃归蜀中,投奔昔日好友,临邛县令王吉。初到临邛,司马相如除却梁王所赠古琴,身无长物,只以诗词歌赋换些酒钱,窘迫至极。

  王吉设酒以待,见司马相如落魄,深表同情,为使好友摆脱困境,便忽思一计。宴罢,乃使司马相如居于馆驿,次日便率全县衙役招摇过市,前往拜之,一连数日,恭敬异常。

  临邛富户闻之,皆感讶异,于是多方打听驿馆居客来历。最后方知此位神秘来客名为司马相如,非但是为县令至交,且曾做天子近侍,又是梁王座上之宾。

  探听明白之后,本县富户由是不惜千金,争相只求一见。司马相如讳莫如深,对来访者皆都婉言相拒,由此反而名声大噪。

  县中时有首富卓王孙,向来自重身份,少与外人交往。家中仆男佣妇,多达千口,钟鸣鼎食,有似王侯。有女名唤卓文君,年轻貌美,能诗会文,兼擅音律,丧夫寡居。

  卓王孙闻说司马相如来历非凡,曾为梁园座上首客,今至临邛,便欲附庸风雅。因闻其拒绝许多富户求见,乃以重金请托县令,欲在家中设宴,请求司马相如赏光莅临。

  县令王吉见其中计,便即许以代替说项;复至驿馆告诉司马相如,令其来日赴宴,如此如彼,大展才华。司马相如自是一一照办,便派仆从回复卓王孙,来日准时赴约。

  卓王孙闻说司马相如肯予赏光,不由大喜,乃大发柬帖,遍请全县缙绅豪强相陪。

  及时会期当日,县令及所有宾客皆至,只是不见司马相如踪影。直至午时,门口喧动,司马先生才携绿绮古琴,姗姗而至,到卓府门首下车。

  卓府管家向内传报:司马相如先生驾到!

  未待卓王孙有所动作,县令王吉急引众宾出府,如同众星捧月一般,将司马相如迎至大堂。卓王孙急出拜见,叙礼已罢,将相如让至县令肩下就坐。

  县令万般不肯,非将相如请至上坐,自己宁愿退至次席,由此扰乱半晌。

  司马相如倒不客气,昂然便在首座就席,众宾皆都惊羡不已。

  卓王孙之女文君寡居娘家,早闻司马相如才名,今见堂上闹出恁大动静,亦是大感好奇,便引侍女隐在屏风之后,偷目观之。

  司马相如早觉屏后有人,佯作不知,吃酒喝茶,与众人谈笑风生,妙语连珠。

  在座诸宾,无不佩服相如妙才,五体投地。

  酒过三巡,县令王吉向卓王孙及众宾提议:司马公不仅文章当世一流,抚琴之技也是天下无敌。借此机会难得,何不请先生即兴弹奏一曲,以娱众宾哉!

  卓王孙大喜,由是起身离座,再拜而请。

  司马相如有备在先,知道县令欲命自己以卓绝琴艺挑逗卓文君,于是稍加谦让,便道恭敬不如从命,自琴套内拿出绿绮古琴。

  众宾见此,鸦雀无声,侧耳静听。司马相如偏有许多张致,先命仆人焚香,复入内解带宽衣,再出席而坐,就座间弹奏一曲《凤求凰》,边奏边歌。其歌辞曰:

  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

  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何日见许兮,慰我彷徨。

  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不得於飞兮,使我沦亡。

  先奏商调,其音悲恻所在,由是还报天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