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集 石崇斗宝第2/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三人尚未到子龙庙,却早见山门前熙熙攘攘,拥挤不动,人山人海,不知是何缘由。

  巳牌三刻,庙中钟磬齐鸣。观者齐往前拥,便如海水涨潮一般,争先恐后。

  诸葛靓甚是惊奇,伸手扯住身前一个老者,打个问讯:请问老者,此庙中所供是何神祗?今天又逢何典,怎生如此热闹?

  老者被拽了个踉跄,不由着恼,回头见诸葛靓打扮不俗,这才息怒,还礼道:你这外乡人,不看那山门上写着“子龙庙”三字?这庙内所供神祗,自然是蜀汉五虎大将赵云老爷。那赵子龙世人谁个不知?因曾经镇守荆南四郡,有恩于民,故立此庙。

  诸葛靓恍然大悟,施礼谢过。那老者要随人群往里拥挤,又被葛英扯了回来。

  葛英:你等全城之人今日都聚来这里,却为甚事?莫非是赵云爷爷显灵了不成?

  老者愠怒,叫道:小哥,你休要扯我!老儿自一大早就赶来这里,只为趁那百文铜钱赏赐。若是被你误了时辰,我这下半年的柴米钱,就算泡汤!

  诸葛靓闻听如此,即命葛英松手,回身从马背褥套中摸出二两碎银,放入老者掌中,笑道:老先生许大年纪,不要跟着年轻人挨挤,没得闪了腰胯,那可不是玩的。某这里有二两银钱,皆都送了给你,想是抵得那百文铜钱?

  老者:抵得过,抵得过。除了柴米,还可买一头牛犊。官人如此厚赐,不知有何差遣?

  诸葛靓:倒无甚事相烦,只有几句闲话相问。我等问毕,任老先生自去,再无聒噪。

  老者惊道:岂有此理!就为着问几句闲话,便如此厚赏?官人休得顽笑!

  诸葛靓:某家银子出手,焉有收回之理。此处喧哗,请老丈借一步说话。

  遂令二葛牵了马匹在后跟随,向着庙侧一片疏林便行。那老者见是如此,知道这二两银子果然归了自己,于是紧走数步,与三人在前面带路,离开人群。

  四人进了树林,二葛将三匹骏马拴在树上。诸葛靓寻了一块干燥之处,请老者席地而座,便问:请问老丈贵姓高名?

  老者:草木朽材,有甚贵姓高名!我姓魏,排行为六,官人唤我魏六儿便了。

  诸葛靓:原来是魏六公公。

  魏六儿:不敢,不敢,官人休要折煞老儿。但要我叔祖在世,公公之称怕也当得。

  诸葛靓:此话何解?

  魏六儿:官人,你道俺叔祖究系何人?乃是蜀汉大将,堂堂汉中太守魏公文长是也。

  诸葛靓:原来公公祖上竟是魏延将军!某家失敬。你不在蜀中,却如何在这里?

  魏六儿:我叔祖当年曾与黄忠同镇长沙,故此遗下一支后人在这里,并未随刘皇叔入川。但我叔祖在世之际,每年都有禄米金银送来。彼时邵陵县尚属零陵郡管辖,我魏氏亦可谓零陵郡大户人家。只可恨我叔祖被小人杨仪捏造罪名陷害,灭了三族,若不是当时此地已属吴国,这一支族人也必定不免于难。自那以后,我家门庭冷落,家族衰败,以至于此!

  葛英在旁听得不耐烦,插嘴问道:老倌儿,休说那些陈年旧事。我只问你,今日庙前聚了这许多人,究为何故?庙中住持,又系何人?

  魏六儿:客官若问今日之事,乃是我邵陵郡守葛悌老爷,去岁中年得子,生了个公子唤作葛洪。今日正好是公子周岁生日,太守夫人虔诚信道,怕公子养不大,要寄名在庙里,拜庙祝为师,做其俗家弟子,故做此番拜师大典哩。太守贴出告示,今日午时前凡来观礼百姓,均可赏领百钱——故此人多,都来随喜领赏。若问那庙祝,更是当世活神,便是当今太守本家叔父葛仙翁的弟子,唤作郑隐仙师。

  诸葛靓听罢,心中雪亮,向魏六儿深施一礼,便要告辞进庙,去寻郑隐。

  正在这时,忽见三人急急入林,领头小厮冲魏六儿叫道:公公,到处寻你不到,却在这里跟人闲话。这两位先生,说有要事寻你哩。我猜公公必在庙前,果然寻着在此。

  小厮身后二人上前,与魏六儿见礼。

  诸葛靓抬头看去,见二人一个面如冠玉,一个面如重枣,均在二十余岁年纪。虽然身穿麻布葛衣,但气度非凡,观其行止,均有武功在身,深藏不露。

  魏六儿见不认识,疑惑道:二位小哥面生,不知有何事,来寻我一个山野村夫?

  那面如重枣的后生问道:公公可是蜀汉镇北将军魏文长公族孙,魏老先生?

  魏六儿:不敢,正是老朽。

  两个少年闻言大喜,急忙跪地叩头:如此好了,不枉我兄弟这一番苦苦寻找。侄儿关越、赵绪,拜见叔父大人。

  魏六儿惊道:我与二位小哥素不相识,怎受得如此大礼?这叔父之称,又从哪里说起?

  关越、赵绪起身,看着诸葛靓主仆三人,欲言又止。

  魏六儿:二位小哥有话自管说来,此位亦非外人。

  转向诸葛靓问道:闲话了这半天,还未敢请问客官尊姓大名,仙乡何处?

  一句话出口,在场众人都笑了起来。

  诸葛靓:公公既是魏公文长之后,果然亦非外人。实不相瞒,某乃蜀汉武侯诸葛孔明族侄,祖籍东郡琅琊,复姓诸葛,单字名靓,今来寻郑隐仙师公干,有幸得遇公公。

  魏六儿喜不自禁道:如此,阁下倒还是我前辈,某应该称唤一声叔父。

  说罢便要跪倒,却被诸葛靓一把扶住:公公这许大年纪,休要多礼。

  关、赵二人听了,啊也一声,同时向诸葛靓跪地拜倒,喜道:原来是诸葛叔祖在此,侄孙拜见,失礼休怪。

  诸葛靓急忙双手相搀:某与二位小哥素不相识,因何行此大礼,又这般称呼?

  赵绪:魏叔父,诸葛叔祖,你二公仔细相看某这兄长,且看他长得却像哪个?

  诸葛靓闻听说姓关,又见他面相,忽然惊喜道:你莫非是汉寿亭侯关公之后?

  关越:叔祖所猜不差,某正是汉寿亭侯玄孙,祖父官讳名平,父讳关樾是也。

  诸葛靓流下泪来,哽咽道:我闻钟会、邓艾引军入蜀,庞会杀了汉寿亭侯全家,关彝公蒙难;只以为关家自此绝矣,不想……不想……。

  关越亦下泪道:祖父遗下我父一支在荆州,并未入蜀,故此幸存血脉。另还有叔祖关索公当年随武侯征南,留镇南中,彼一支人丁旺盛,关家未绝其后。

  诸葛靓连连点头,但仍流泪不止。

  赵绪欲止其悲,遂接口道:叔祖眼光甚是厉害。既如此,能否猜到孩儿来历?

  诸葛靓平静心绪,再仔细将他相了一相:你与关越既是兄弟相称,且是姓赵。据某所知,蜀汉骠骑将军关兴乃关公次子,娶赵公子龙之女为妻。遮莫你是赵子龙之后?

  关越:叔祖真乃神人,一说就着!

  赵绪:叔祖聪智,世人不及。侄孙正是赵公玄孙,祖父赵统,父亲赵冕是也。我与关越既是结义兄弟,且是姑表兄弟之亲。

  诸葛靓:你兄弟二人这是从何处来,今家宅居于何处?

  赵绪:我等皆隐居于武陵县城外六十里桃花坞,已历三世,不为外人所知。当年马谡将军往寻其兄马良骸骨,偶然发现桃花源谷,告知诸葛武侯。蜀汉灭亡,诸葛均祖公与伏龙徐元直先生分头将我等先祖迁于此处,自在过活,不问外间世事。近因我父辈言道,中原即将遭受五胡战乱,届时必将祸及江南。于是令我兄弟四人出谷,找寻蜀汉故臣之后,迁入谷中避乱,并传五胡令于叔祖。我等已将王甫、赵累、黄忠、马良诸公之后人迁入谷去,魏公公是最后一家。天可怜见,却在这里遇到诸葛叔祖,岂非随喜领赏。若问那庙祝,更是当世活神,便是当今太守本家叔父葛仙翁的弟子,唤作郑隐仙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