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第一场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看见坐在太师椅上纹丝不动的周王朱橚,李景隆心中极其轻蔑的瞪了瞪他一眼,心中满是不以为然的样子,毕竟在他看来,自己已经公然的率兵包围了整个周王府,只要自己愿意,随时都可以把这个藩王给直接带走,至于什么礼节不礼节的,那都是一句空话而已,大概是想到了此处,心中自认为稳操胜券的李景隆忍不住的冷笑连连说道:

  “殿下真会说笑,李某可是奉了天子的诏令,按照朝廷的礼法和规矩来说,李某可是钦差大臣,见我如见君,应该伏地而拜谒的,恰恰应该是周王殿下,我想殿下贵为太祖儿子,应该不会不明白这个规矩吧?!”

  一边云澹风轻写着药方的周王,一边头也不抬的呵呵直笑不已,对李景隆的话语丝毫的并不感冒,反而是满脸不在乎的样子,毕竟在他看来,李景隆这个家伙也就和自己一样,只不过是因为有个好爹,只不过是因为投胎技术和运气比较好而已,本身并没有多大的本领和才华,如今能够人五人六的站到自己面前,和他的出身大有关系,也正是因为这个因素,对他的话语简直是充耳不闻的。

  这个倒也不能怪周王,不仅仅是朱橚,实际上连京城里的大多数官二代,也对李景隆颇为看不起!认为他只是一个纨绔子弟,本身并没有什么太多的才华!

  即便是后来他投诚了燕王朱棣,在关键时刻给朱棣打开了城门,迎进了南京城,燕王朱棣照样对他心理非常的鄙夷!

  说起李景隆,此人真是让建文帝又爱又恨。建文帝执意削藩之后,燕王朱棣举兵造反。李景隆深得建文帝的信任,被建文帝任命为大将军,挂帅率军征讨燕王朱棣。前后两次统帅数十万大军的李景隆竟被燕王朱棣十万大军击败,损失惨重,建文帝也因此转为守势。燕王朱棣攻打南京时,当时朝中各大臣都要求惩处李景隆,但建文帝仍然力排众议启用他,结果这个李景隆居然开城门投降,引朱棣进入南京,真是可恨。

  让人觉得奇怪的是李景隆年青的时候也是很得朱元章信任的。李景隆是明朝开国名将李文忠之子,年青时就世袭曹国公。据史料记载,朱元章多次派李景隆到各地练兵。

  不过,朱棣却瞧不起李景隆。李景隆挂帅征讨朱棣时,朱棣却说:“兵法有五败,这个李景隆全犯,他必败无疑。”然后朱棣兴冲冲地把李景隆犯的5个错误列举了一下。面对李景隆的大军,朱棣采取的战略是留长子朱高炽留守北平,嘱咐朱高炽坚守不出,自率军队援救永平。结果正如朱棣所料,李景隆数十万大军却拿不下无重兵把守的北平。待朱棣回援时再把李景隆打得落花流水。后来在白沟河之战,朱棣率10万大军以少胜多,再次击败李景隆60万率领的大军。

  由此可见,朱棣对李景隆的看法是对的,李景隆本是个纨绔子弟,并不懂兵法。那么朱元章对李景隆的看法就是错的吗?难道朱元章瞎眼了吗?

  《明史·李景隆传:每朝会,进止雍容甚都,太祖数目属之。十九年袭爵,屡出练军湖广、陕西、河南,市马西番。进掌左军都督府事,加太子太傅。

  根据这段记载可以看出四点:

  明太祖朱元章确实很看重李景隆;朱元章曾经派李景隆去湖广、陕西、河南等地练兵;后来又派李景隆负责茶马互市贸易;紧接着升李景隆为左军都督府,这是一个军队管理机构。

  从朱元章派李景隆去练兵和升其为左军都督府这两点来看,朱元章应该是认为李景隆有一定的治军才能,擅长练兵和军队管理。再加上李景隆是名将李文忠之后,本身也是熟读兵法,与朱元章的兵法上估计也有过一番交流,朱元章也就因此信任李景隆。但擅长治军或熟读兵书的人,不一定就能率军上战场打仗。我国自古以来纸上谈兵的人多的是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