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对峙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如今的李景隆,也就三十多岁,但多年在京城里处于纨绔状态,一直没有独当一面,亲自带兵展开行动的机会,如今好不容易有着这么一个大权在握的机会,自然也丝毫等待不起来,一刻钟都忍耐不了,立马便带人包围了整个周王府。

  作为他的副手,张丹青也无奈的只好跟在他的身边,但心里头此时此刻已经打定了主意,不管李景隆怎么折腾的,自己都会象征性的劝上一劝,但绝不会毫无底线和付出一切大家的强行阻拦,并以此争取给日后的燕王朱棣留个好印象,以免他日燕王朱棣登基称帝以后,会对自己展开清算!

  心中的主意既然已经打定,张丹青便一路上都显得非常沉默寡言,仿佛这件事情和自己毫无关系一样。

  毕竟在中原的这片土地上,从古到今,都是流行着这么一个潜规则,那就是谁提的意见谁去执行!谁能干谁去干,谁能干谁多干!

  有了这样的一种潜意识文化,许多官员得过且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也就显得十分容易理解了。

  有着这样的心态,也不只是张丹青一个人,更何况是燕王朱棣叔侄两人争夺天下的关键时间点,张丹青就更加的谨慎和佛系起来,毕竟自己要是一个行差踏错,很有可能会让自己承受,不应该有的惨重惨重代价!

  这种明哲保身的心态,不论是古代还是如今,都非常的泛滥,更何况是政治倾轧极为严重的封建社会,古代的很多官员庸庸碌碌,无所作为。并非他们不想作为,而是不能,也不允许。

  古代官员进入官场之前大多都是一介书生,读圣贤书,心怀天下,要修齐治平,要为君王出谋划策。只是他们一旦进入官场就会发现,官场的规矩能把人束缚住,官场也绝对不是以前想象的官场。

  不管以前的书生如何成绩优秀,只要进入官场之后,就要按照惯常的规矩来,不能逞书生意气,更不能特立独行,那样在官场活不过多长时间。不是被孤立就是被弹劾,甚至还要送了性命。到底是做官长久好一些还是刚入官场不久就被弹劾好一些?书生们都很聪明,当然知道要干什么了。要想在官场混得长久一些就要遵守官场的规矩,要拜师,要结交权贵,要站好队,要互相倾轧,互相维护,不然还真活不下去。

  进入官场的书生很快就要抛弃以前的政治理想,变得圆滑世故起来。以前治国平天下的愿望大而无当,并不能实现。毕竟,天下是皇帝的天下,官员们只能建言,却不能左右皇帝的决策,更不可能取而代之。于是,在权力系统之内,官员们就要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不会混着混着混丢了官职。李白进入官场,不会结交权贵,只会任性而为,结果得罪了人,最终被排挤出官场。苏轼考中第二名之后,立刻就拜主考官欧阳修为师,算是获得了欧阳修的庇护,前半生在官场混得不错。还有戏文中的陈世美,考中之后立刻抛弃糟糠之妻和孩子,要娶丞相家的女儿为妻;《西游记中唐僧的父亲陈光芯考中之后,立刻就娶了丞相殷开山的女儿温娇,要在官场寻求庇护,站稳脚跟。很多戏文中都有书生进京赶考的事,还都能考中头名状元,还都要娶了丞相的女儿,其实只是一种象征的说法,说的是书生进入官场之后,要学会站队,投靠有权有势的当朝元老,不然还真的无法立足。

  官员学会了站队,投靠了权贵,就要按照权贵们的办事套路来。不能随便提意见,要是想提意见,也要经过权贵们的审核,尤其是自己这一派的元老们审核才能送给皇帝看,要是直接递给皇帝看,就要面临本派人的打击了。也就是说,要按照套路出牌,不能只想着显露自己,那样会把别的官员弄成碌碌无为之辈,于是,官场的官员们大多不敢直接对皇帝建言,而是要以本派别的利益为重。历史上的外戚专权、宦官专权、朋党、变法混着混丢了官职。李白进入官场,不会结交权贵,只会任性而为,结果得罪了人,最终被排挤出官场。苏轼考中第二名之后,立刻就拜主考官欧阳修为师,算是获得了欧阳修的庇护,前半生在官场混得不错。还有戏文中的陈世美,考中之后立刻抛弃糟糠之妻和孩子,要娶丞相家的女儿为妻;《西游记中唐僧的父亲陈光芯考中之后,立刻就娶了丞相殷开山的女儿温娇,要在官场寻求庇护,站稳脚跟。很多戏文中都有书生进京赶考的事,还都能考中头名状元,还都要娶了丞相的女儿,其实只是一种象征的说法,说的是书生进入官场之后,要学会站队,投靠有权有势的当朝元老,不然还真的无法立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