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李景隆第1/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此时此刻的张丹青,心情郁闷无比,要让自己去参与削藩,本身就不是什么好差事,更何况和他一起亲自执行的,居然是李景隆这个大草包。这就让张丹清感到满脸的郁闷和委屈了,出于穿越者的先知先觉,对李景隆这个人物和性格以及他的人生轨迹,可以说是无比熟悉的,用草包来形容他,一点也不过分,而从政治立场和站队的角度来看,李景隆这个人,妥妥的是一个望风使舵的利己主义者,只要利益和收益足够让人动心,在关键时刻,他一定会毫不犹豫的把自己的组织给出卖掉。

  既然主子和皇帝都能够被他随意的出卖,更何况是和自己一起办事的同僚呢?和这样的人在一起办事,张丹青不由的内心充满了不靠谱的感觉!偏偏这个李景隆在此时此刻的政治环境和京城背景之下,可以说的上是一个颜值和口才都非常出众的大帅哥,整个京城的精英阶层,从皇帝到知识分子圈子里,都对他的知兵之能极为推崇和赞誉不已。处于这样的一个背景下,张丹青偏偏还无法推迟和拒绝!

  在历史上,李景隆的确长得帅,然而,他在战场上并没有留下太多的“英姿”,因为他被后人戏称为“常败将军”,正是有了他的4次“帮忙”,朱允炆才会一败再败,朱棣才会入主南京。

  有人说,李景隆就是个“草包”,还有人认为李景隆可能是朱棣的“卧底”,本文,笔者不谈论剧情,从历史的角度分析明朝曹国公李景隆,希望通过史料和分析,还原一个真实的“李九江”。

  一、李氏爵位传三代,皇亲贵胃小公爷

  明朝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章大封功臣,当时一共封了6公28侯。大多数人都认为,所谓的“六公”是六个人,即:李善长韩国公、徐达魏国公、李文忠曹国公、冯胜宋国公、邓愈魏国公、常茂郑国公。

  实际上,洪武三年的“六公”,并不是6个人,而是7个人,其中,曹国公这个爵位,除了封给李文忠外,还封给了李文忠的父亲李贞,用朱元章的话说,这叫“父子同爵”。

  李文忠是朱元章的亲外甥,在明朝建立的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在明朝开国之后,李文忠在武将中的地位仅次于徐、常,他被封为公爵,理所应当。那么,朱元章为什么要封赏“寸功未建”的李贞呢?这是因为李贞是朱元章的姐夫,他是朱元章在濠州的众多平辈亲戚中,唯一一位活到明朝开国之后的。

  而景隆,则是李贞的孙子、李文忠的长子,是曹国公府的“小公爷”。换句话说,朱标、朱棣与李文忠是姑舅表兄弟;朱棣是李景隆的表叔;而朱允炆则是李景隆的表弟。

  史书中没有记载李景隆的出生年月,不过,由于李文忠只比朱元章小11岁,朱棣又是朱元章的第四子,所以,基本可以推断出李景隆和朱棣的年龄应该相差不大,算是同龄人。

  《明史·李景隆传记载:

  景隆,小字九江。读书通典故。长身,眉目疏秀,顾盼伟然。每朝会,进止雍容甚都,太祖数目属之。

  李景隆从小都做过良好的文化熏陶,不仅通晓经史,而且长得相当英俊,朱元章比较看重他。由于李景隆出生于名将家庭,他从小就被父亲李文忠重点培养,在军伍中接受训练。

  洪武十七年,李文忠病逝,朱元章追封他为岐阳王。三年后,李景隆继承父亲曹国公的爵位,正式成为大明朝的“公爵”。当时,在大明勋贵中,能和李景隆并列的“将二代”,也只有徐达的长子徐辉祖袭魏国公了。

  在朱元章后期,开国名将大多去世或老迈,李景隆受到了重用,《明史云:

  屡出练军湖广、陕西、河南,市马西番。进掌左军都督府事,加太子太傅。

  意思是,李景隆屡次到各地去练兵,并负责和西番互通茶市和马市。洪武末期,朱元章让李景隆掌管左军都督府,并加封太子太傅。明朝的左军都督府是五大都督府之一,掌管全国五分之一的兵马,李景隆能掌管左军都督府,足以说明他受器重的程度。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章驾崩,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朱允炆对李景隆甚是倚重。李景隆帮建文帝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活捉周王朱橚。

  洪武三十一年八月,当时距离朱元章去世尚不足3个月,朱允炆便听信齐泰、黄子澄二人的建议,开始削藩,而第一个被削的“倒霉蛋”,便是朱元章的第五子周王朱橚。

  朱橚是朱棣的同母弟,封地在河南开封。《明史·周王橚传记载:

  帝使李景隆备边,道出汴,猝围王宫,执橚,窜蒙化,诸子并别徙。

  李景隆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抵抗,以练兵备边的名义带兵路过开封,然后出其不意地包围周王府,捉拿朱橚,将朱橚贬为庶人,流放到云南蒙化,朱橚的几个儿子也分别被流放。

  李景隆兵不血刃便拿下周王,干得非常漂亮,朱允炆从此对李景隆更加信任。岂不知,这种信任,最终酿成了难以挽回的后果。

  从李景隆的出身以及他的成长经历可以看出,他是极其幸运的,身为皇亲国戚、名将之子,从小便被寄予厚望,也因此得到了两代帝王的重用。

  二、老友相见挥兵戈,李帅惨败忙遁逃

  建文元年七月,在朱允炆连续削掉五位藩王,特别是在湘王朱柏被逼自杀之后,远在北平的燕王朱棣终于决定举兵“靖难”。北平附近毕竟是朱棣的地盘,20天之内,通州、蓟州、遵化、密云全部被朱棣攻破。

  朱允炆在得到朱棣“反叛”的消息后,并没有太多惊慌,他带领朝臣祭告太庙,将朱棣废为庶人景隆甚是倚重。李景隆帮建文帝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活捉周王朱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