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坑人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眼看着高高在上的皇帝朱允文陷入了选择困难症,数不清的大臣开始纷纷的装起来贤明模式,方孝儒更是大声的劝戒着说道::“陛下,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就这种犹豫不决的心态,可万万要不得,汉末袁绍和曹操争锋,那四世三公的袁绍就败在了这犹豫不决的心态上,很多事压根经不住时间的拖延,时机稍纵即逝,可容不得有丝毫的犹豫和拖延呀!若是错失了时机,等这些藩王们在当地经营和盘踞的时间一久,势必会将当地经营成铁桶一块,朝廷到了这时若在想实行削藩之策,只怕会难上加难,甚至会显得有些无从入手,请陛下速下决断,万万不可拖延耽搁!”

  听到如此劝戒的建文皇帝朱允文勐的沉思之中惊醒,历史上那一副好牌打成稀烂的那些个大人物,他们的悲凉下场都仿佛像幻灯片一样在自己的脑海里一一流幻而过,汉末三国之前的何进到袁绍,都是一个个鲜明的例子。

  说起东汉末年的乱世,以至于后世三分鼎立的格局,追根朔源都会讲到一个人,那就是大将军何进。

  很多人都说:如果何进没有死,宦官集团和士人集团之间的矛盾未必就会立刻激化;如果何进没有死,董卓就未必有机会废立皇帝。

  基于上述种种说法,今天我想跟大家聊聊何进当时所处的困境,以及他所作出的选择。

  在东汉末年,外戚集团以何进为代表、宦官集团以张让等人为代表和士人集团以汝南袁氏为代表并立于朝堂之上。

  汉灵帝活着的时候,还能控制着局势不失控,但在汉灵帝去世之后,士人集团立刻开始撺掇何进:干掉宦官集团,我们认你当老大!

  从理论上讲,如果何进联合士人集团灭掉宦官集团,他肯定能当老大,因为他是大将军;而灭掉宦官集团这种大事,士人集团肯定也不敢跳过何进,那只能逼迫何进与宦官集团联手,得不偿失。

  可问题是:在士人集团看来,何进算个什么东西?他不过是个屠夫出身。说到天上,顶多也就是个寒族。

  对于士人集团的这种想法,何进心知肚明,他知道自己根本压不住士人集团。

  从这个角度来看,何进绝不愿意听信士人集团的劝说,对宦官集团开刀;他也绝不会听信宦官集团的唆使,与士人集团对立。

  对于何进而言,最好的结局就是效法汉灵帝,继续维持士人集团和宦官集团的力量平衡,自己居中调停,左右逢源。

  很多人都说,邀请董卓进京是袁绍出的馊主意。可从何进的角度来看,如果他不死,邀请董卓进京实在谈不上有多大错误。

  我们要知道,当时并不是只邀请并州牧董卓一路兵马进京,而是三路,其他两路分别是武勐都尉丁原和东郡太守桥冒。

  除此之外,何进还派出五路人马去外地征兵,分别是王匡、鲍信、张扬、张辽和毌丘毅。

  从这个阵势来看,何进召集外地兵马入京,主要目的还是把京城的局势搅乱,自己可以从中渔利。

  基于何进的角度,他当时有激进、中庸和保守三条策略可供选择。

  激进的策略就是,直接用先帝汉灵帝的名号压人:凡是先帝生前确定的政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先帝生前做出的指示,我们都始终遵循。

  张让等人是先帝生前最信任的人,现在先帝尸骨未寒,你们士人集团就想着对他们大开杀戒,你们是不是唯恐天下不乱?

  这种方案的优点是:何进可以占据舆论制高点,团结宦官集团对抗强大的士人集团。

  这种方案的缺点是:士人集团过于强大,如果出现几个二愣子,在一些老狐狸的示意下当场火并何进,你说这是何苦来哉?

  即使强如曹操,他早期也不敢用如此刚烈的手段硬顶士人集团,当曹操真正对士人集团的重要人物如荀或和崔琰动手,已经是曹操晚年的事了。

  所以对于何进而言,他绝不敢选择这种策略,太冒险了。就算他没有被当场火并,如果士人集团赏给何进一个阉党的帽子,恐怕何进立刻就会成为士人集团的眼中钉。

  保守的策略就是,响应士人集团的号召,直接下达屠杀宦官的命令。

  对于喜欢捧着史书当圣经的人而言,这种策略显然是振奋人心的,因为宦官集团的名声早已是臭不可闻,不必担心屠杀宦官集团带来多少负面舆论。

  可问题是:经历过黄巾叛乱和边疆造反之后,大汉各地的军阀势力如董卓等早已崛起。只要京城出现混乱,他们自然会打着“清君侧”的旗号杀向京城。

  到了那个时候,局势恐怕不会很好。最重要的是:何进做了这些事,能捞到什么好处呢?

  运气好一点,何进可以在中央政府保留一个名誉高官的职务;运气差一点,何进可以带着一些财物体面退休;运气再差一点,何进恐怕会被人随意安插一个罪名,然后领着一家老小上刑场。

  激进与保守都不当场火并何进,你说这是何苦来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