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搂草打兔子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面对这个年轻的藩王能够闹腾起来,张丹青一点都不奇怪。

  向来文武双全的湘王朱柏,其实终究说起来还是比较年轻好动的,而且二十出头正是脾气比较暴躁易怒的时候,能够闹出这样的乱子,倒也丝毫不足以为奇。

  这位湘王朱柏,那可是朱元章第十二子。1371年9月12日,朱柏出生,他的母亲是顺妃胡氏。说到这位顺妃胡氏,她是临川侯胡美的女儿。胡顺妃为朱元章只生下朱柏一个儿子,无其他子女。

  朱柏十三岁那年,胡顺妃的父亲胡美与胡美儿子,以及其他家卷尽被诛杀,罪名是什么无所谓,当然也是受“胡惟庸桉”的牵连。至此,顺妃胡氏在历史上的记载也消失,所以,朱柏的母亲的生平,从史实的角度上来看,是一个谜。

  1378年农历正月初一,不足6岁半的朱柏受封为湘王。同日受封的还有朱元章第十一子朱椿,当时不足7岁,被封为蜀王;朱元章第十三子朱桂,当时3岁半,被封为豫王后来改封代王;朱元章第十四子朱楧,当时不足1岁半,被封为汉王后来改封肃王;朱元章第十五子朱植,当时不足1岁,被封为卫王后来改封辽王。这一次封王,也是朱元章第二次分封诸子。

  洪武十八年1385年,14岁的朱柏就藩荆州府,开启新生活。就藩前,朱元章将靖海侯吴祯之女嫁于朱柏,是为湘王妃。

  朱元章有一个规矩,在分封诸王准备就藩到封国的时候,会赐给每名皇子一条玉带佩戴在身上。

  在朱柏即将就藩之前,也进行了这样一个仪式。朱元章会命诸位皇子转身,让各自查看腰带后方的装饰品,其余的皇子都转身背对父皇,唯独朱柏将腰带转过来给父亲查看。朱元章问他为何要这么做呢?朱柏回答说:“君父不可背也!”

  这也是明朝历史上着名的“不背君父”的故事。朱元章听罢自己的儿子如此懂事,也甚感欣慰。

  朱柏在成长的过程中,一直爱好学习,常读书至夜半时分。这可是一个皇帝的儿子,我们把时间线放到当今社会,如今一些所谓的“衙内”,老爸是个处长都恨不得“老子天下第一”,所以说,放眼当时,朱柏绝对是一个神奇的存在。

  所以您认为朱柏就是一介文弱书生?事实上他是一个文武双全的才子。史书记载,朱柏喜爱谈论军事,膂力过人,弓失刀槊运用自如,骑马飞快,具有豪迈的气概。

  朱柏不论去到何处,必定会随身携带青白色的书囊装载书籍,即使遇到寒冷或酷热的天气,依旧不会荒废时光,专心读书。寻访大山之时,如若途中见到秀丽的山水胜境,朱柏也会流连忘返,必定要为美景赋诗作文,并铭刻于石上。

  简单总结一句,这就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好在这是“以嫡立长”的明朝,这要放其他任何朝代,都是储君争夺战的生力军。

  朱柏喜爱道家学说,自号为“紫虚子”。

  除此之外,朱柏还风度儒雅,善于书画诗词,并且具有高深的书法功底,书法遒劲,解缙称其“书法深绎晋人,精思动合矩度。”《明画录称他擅长绘画婴儿,可惜,几百年来,各种风波,朱柏已无画作存于今世。

  与此同时,朱柏的诗歌文笔丰腴,清丽飘飘有出尘之想,这或许也与他喜爱道家学说有关。其诗作有《赞张真仙诗、《赞赵元帅、《赞真武等数首诗作留存。

  前面的叙述中,我们讲到过朱柏能文能武。其能文的特质,现在经过如此多文字的描绘,我相信基本上各位看客也有一个成熟的形象了。

  但其武功卓绝,体现在何处?

  史载,朱柏曾数次率军出征,洪武年间有降兵于常德发起叛乱。又流窜至荆州虎渡河一带。由于朱柏的封国在荆州,所以,他自然而然地承担起了清除流寇的任务。

  朱柏当时分析时局认为,当时敌军士气旺盛,必须先挫其锐气,使他们的军队士气低落,若让敌军逃往塞外,祸害将会更严重。

  朱柏随即调兵遣将,奋勇作战,成功击败敌军前锋,并率兵沿路追击,使叛军无法逃入塞外,敌军屡次,书法遒劲,解缙称其“书法深绎晋人,精思动合矩度。”《明画录称他擅长绘画婴儿,可惜,几百年来,各种风波,朱柏已无画作存于今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