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零章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作为古今两千年来,所有帝王之中,唯一一个有英文名字的帝王,燕王朱棣的一生总是充满了不可思议和传奇,以一地之兵,成功的起兵造反,并最终定鼎天下,这不论是放在古代还是现代来看,都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以一城之地挑战全国,而且是在全国局势稳定的情况下,这让张丹青不由的,对这个燕王朱棣充满了好奇之心……

  索性借着这个接待的机会,好好的和燕王朱棣深入交流一下感情,毕竟从姻亲关系来说,两人还算得上是连襟。

  即便素未谋面,也是可以做到不见面便有三分自来熟,张丹青对此行并不抱太多的悲观情绪,反正这个天下早晚会是燕王朱棣的,趁早的接触一下此人,争取在他的面前留下个好印象,非常有利于将来的站队,穿越到明朝以来,张丹青并不抱着要做大多大官,掌多大权的希望,只要自己能够平平安安,一家人和谐幸福就行了。

  这也是大多数官员和百姓的心思,毕竟这个世界上的方孝孺还是少数,很少有人能做到,为了一个平庸之君,而害得自己满门陪葬的!

  大多数官员和百姓,都抱着天下安康稳定即可,至于高居龙椅上的皇帝是谁,他们并不怎么关心,更何况,他们叔侄俩争天下,争来争去也是朱元章的子孙,和寻常的官员百姓实在没有太多的干涉!这和满清入关并且窃居天下的经历,有着本质区别!

  毕竟在张丹青看来,历经艰辛之后,夺得天下的燕王朱棣,第一时间便对建文皇帝的那些个忠臣们展开了血腥的报复和杀戮,其中的惨烈程度和株连范围之广,一点也不逊色于他的父亲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章,既然早知道,历史的结局和经历如此的惨烈和血腥,张丹青自然也没有抱着要掺和这趟浑水的打算。

  明哲保身才是正道。

  毕竟,经过三年多的作战,朱棣取得了“靖难之役”的胜利,攻下南京,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虽然建文帝下落不明,但朝中还是有许多支持者的,他们忠于建文帝,甚至不惜献出生命。那么朱棣是用什么样的手段,来对待那些支持建文帝的忠臣们的?

  虽说靖难之役是朱明皇室内部的争斗,但在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士大夫看来,燕王朱棣以下犯上,显然是“叛逆”。即使朱棣攻下南京,还是有一大批人忠于建文帝,拒绝迎接朱棣,拒绝承认他的皇位。朱棣不愧是朱元章的儿子,他用非常血腥的手段将这些人消灭!

  这种结局的忠臣是最多的,也是下场最惨的,其中包括侍讲学士方孝孺、翰林学士黄子澄、兵部尚书齐泰、铁铉、御史大夫练子宁、副都御史茅大芳、左佥都御史周璿、景清、户部侍郎卓敬、郭任、卢迥、礼部尚书陈迪、礼部侍郎黄魁、黄观、刑部尚书暴昭、侯泰等。

  本书只罗列了部分高级官员,中下级官员还有很多。其中的杀戮和株连,简直惨烈的令人发指,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朱棣进入南京后,还没登基,就发布了一号通缉令,接着又抓捕那些没有迎接自己的大臣,因为没有迎接他,就意味着不承认他的地位。这些人全部被朱棣处死,而且采用非常残忍的凌迟之刑。

  朱棣还觉得不解气,将这些人诛灭九族,其中坚贞不屈的方孝孺被诛十族,连他的学生也被处死。朱棣在处死这些人的时候非常残忍,比如说景清被杀前,牙齿被击落,然后惨遭剥皮之刑。方孝孺在临刑时,也被“断舌碎骨”。

  铁铉虽然不如方孝孺出名,但他的死也很悲壮。铁铉押到朱棣面前后,背对着朱棣,拒绝看他。朱棣很生气,于是命人割掉铁铉的耳鼻,然后塞到铁铉的嘴里,还问:“甘否?好吃吗”铁铉虽然是书生,却很硬气,厉声喊道:“忠臣孝子肉有何不甘?忠臣孝子的肉怎么会不好吃呢?!”之后,朱棣命人将铁铉凌迟处死,将尸骨扔到油锅里。

  与此同时,这些人的家族成员也受到牵连,纷纷被杀。据记载,因方孝孺“坐死者八百七十三人,谪戍绝徼死者不可胜计”。方孝孺的弟弟方孝友和株连,简直惨烈的令人发指,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